第11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百濟方面的佈置,最前列的是一萬刀盾兵和長槍兵的混合編隊,他們的身後則是兩萬弓箭兵,兩翼分別為兩千輕騎兵護衛。再往後又同樣是前面一樣的佈置,唯一不同的就是除了最前面的弓箭兵兩翼有騎兵外,後面的部隊就再也看不到騎兵的身影。
這也不能怪百濟的騎兵太少,這麼一個平原和山地組成的國家,能夠擁有四千騎兵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要知道即便是大唐,在沒有將回紇戰敗以前,近百萬的軍隊當中,騎兵的數量還不到八萬。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對於他們出產的戰馬,控制的非常嚴格的,基本上不會有上百匹戰馬同時出售的情況發生。
由於戰場的兩側有山脈阻隔,百濟雖然有三十萬的大軍,但是能夠擺開陣勢的部隊,甚至還不到十萬人,其他的部隊則在山口之外列陣,要想進入山口作戰,只能等到雙方交戰之後,出現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此能夠進入其中。
直到此刻,大唐的將領們仍舊無法理解,百濟的這種排兵佈陣的用意。按理說對方應該選擇在開闊地帶,也就是足以令他們的三十萬大軍,全部展開的地方作為交戰地點才對。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對大唐的軍隊進行包圍。可是,他們卻放棄了這一優勢,選擇了這麼一處明顯對他們不利的區域,作為此次作戰的戰場。如果不是大唐的斥候,早早的便在兩側山上設立了觀察哨,確定他們並沒有其他的舉動,大唐的將領甚至不想在這裡進行決戰。
百濟方面進攻的戰鼓開始敲響,一萬刀盾手和長槍兵的混合編隊,以及兩萬弓箭兵開始緩緩的向前壓上,不過他們的輕騎兵卻在原地沒有任何動靜,想來是不想過早的就讓這支唯一的騎兵出擊。
大唐的前軍卻沒有任何要出擊的跡象。不過站在原地不動,並不意味著要被動防禦。位於弓箭兵後面的神威大炮開始發威,不過由於不想過早的便曝露出全部的實力,從而令對方失去繼續作戰的勇氣與信心。大唐的神威大炮,只有其中的二十門向對方開火,而且還特意的減緩了射擊的頻率。
地面上的厚厚積雪,大大的降低了神威大炮的威力,基本上與二十架投石車同時拋擲石塊的效果持平。這樣一來,百濟方面進攻的隊伍,雖然損失不小卻還在他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於是百濟的軍隊並沒有選擇後退,而是繼續的向前逼近。
雙方相距還有一里的距離,百濟進攻的部隊損失已經超過兩千。這個時候,大唐軍隊最前面的陌刀手,開始向前推進。跟隨在他們身後的弓箭兵,則繼續的站在原地,絲毫沒有前進的意向。
雙方距離還有二百步的時候,同時開始加速進入到衝鋒的狀態。進入到一百六十步的距離,大唐的陌刀手手中的弩箭,開始向對方進行拋射。箭匣中的二十支弩箭拋射完畢時,百濟方面倒下計程車卒數量,甚至於要遠遠的高於神威大炮所造成的損傷。這個時候,雙方還沒有進入到八十步的範圍之內,而弓箭兵的射程則只有六十步。
雙方衝鋒,留給百濟弓箭手射擊的時間,就只有短短的三箭。三箭過後,雙方的部隊碰撞在了一起。大唐的陌刀手手中的陌刀重量,根據所屬的部隊不同,重量上也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最輕的陌刀重量也超過三十五斤(弓箭兵),一般情況下負責衝鋒的陌刀手,手中的陌刀重量通常都是五十斤。而刀盾兵手中的盾牌,通常都是硬木所制,鋼刀的重量也不到十斤,面對五十斤重的陌刀,根本就無法抗衡。
雙方剛一交手,百濟衝在最前面的刀盾手,便齊刷刷的倒下了一片。而且無一例外的都是被大唐的陌刀手,在將他們用於防禦的盾牌劈成兩段以後,憑藉著餘力將對方砍倒。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百濟士卒,不但手中盾牌被一劈兩半,就連人也被劈成兩半。
緊隨刀盾手身後的百濟長槍兵,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