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通按著規矩,做了一篇八股。
考官看後,差點被氣死,滿紙荒唐言,投機取巧,離經叛道……礙於有人打過招呼,只給低低打入了三甲行列。
可是向皇帝稟報的時候,小皇帝突然提到了鄧文通,說此人有大才,指名要看他的卷子。本來只有前十名才有福氣讓天子過目,可是考官也不敢違拗,只能把卷子拿來。
幾百字的文章,天啟竟然看了半個多時辰,最後一拍桌子。
“如此文章,不當狀元,是考官失職!”
一句話,差點嚇趴下一屋子人,主考官禮部尚書盛以弘更是驚得目瞪口呆,手足顫抖,差點被嚇死過去……
有人愛得要死,有人恨得要死,後世不是說爭論本事就是價值嗎!顯然鄧文通的文章有著天大的價值。
他在文中一改八股文在天上飄著的清談文風,轉而談及實務。對天啟提出的內外交困,旗幟鮮明提出理財概念。其中核心就是廢兩改元,參考西夷,鑄造銀銅七三比例的銀元,頒行天下。
鄧文通分析道以銅當銀,朝廷在鑄造過程中,就能拿到豐厚的鑄幣稅,填補財政缺口。而對於百姓來說,並不是巧取豪奪。
因為以白銀作為交易貨幣,要考慮成色,重量,每次交易都要稱量,十分麻煩。如果鑄造成形制規範的銀元,方便百姓交流,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國民兩利,何樂不為!
廢兩改元四個字一出,天下皆驚,鄧文通一下子處在了風暴眼當中。
有人罵他巧取豪奪。搜刮百姓,有人說西夷使用銀元,他這是以夷變夏,大逆不道,還有人說是異想天開,胡說八道……
但是在一片反對聲中,卻有一股頑強的支援聲音。鄧文通進京這段時間,學問紮實,見解獨到,又出手大方。結實了一大批的讀書人。
大明計程車子和清朝的奴才的一味排斥新東西並不相同,他們關心國家,更有士大夫兼濟天下的雄心。
就拿徐光啟來說,入了教會,依舊能入閣拜相,可見明察的寬容大度。
鄧文通的廢兩改元主張一出,以盧象升為首的一幫人就開始研究。說白了就是一個鑄幣稅的問題。
商品發展,經濟活動繁榮,要求有一套更便捷實用的交易工具。
傳統的金銀交易起來非常麻煩。要剪下稱重,按照成色折價,普通百姓有的根本不會計算,白白被商人欺騙。由此引發的爭議和衝突數量驚人。
尤其是和西洋貿易大力開展。銀元流入大明,對社會衝擊相當大。很多出身東南的讀書人都喜歡製作精美的西班牙銀元,甚至在交易之中使用。
銀元是個好東西,可是普通百姓。商人沒法鑄造,唯有朝廷才有公信力,才能大規模生產銀元。
讓朝廷生產銀元。當然不是白乾的。銀和銅七三比例,其中三成就是朝廷的收入,扣除人工費用,那就是鑄幣稅!
其實鑄幣稅也不陌生,在鑄造銅錢的時候,花費在一枚銅錢上的工錢和料錢肯定要低於銅錢的價值,否則鑄造一枚賠一枚,朝廷早就賠光了。
弄清楚了這些東西,一股強烈支援鄧文通的聲音在京城當中醞釀,以戶部尚書魏廣微,通政使洪敷敎為代表,堅定主張廢兩改元,立刻施行,緩解大明的財政危局。
另外數量更多的守舊大臣和文人拼命反對,兩派鬧得不亦樂乎。
……
張恪一直在打仗,竟然不知道姐夫攪起了這麼大的風雲,頓時瞠目結舌。
“永貞,你和老夫說實話,廢兩改元是不是你的主意?”
“不是!”張恪堅定的搖搖頭,他的確有這個想法,只是還沒來得及和姐夫說。
王在晉一副信你就上當的模樣,笑道:“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