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臣真不知道是該勸皇上,還是該鼓勵皇上了!”
“哈哈哈!”崇禎開懷大笑,這個馬匹拍得無影無形,正好戳中崇禎的心坎上,少年皇帝越看張恪越是順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大亂之中護駕的第一功臣,一句請功的話沒有,不像那些當官的,還沒幹什麼,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崇禎笑道:“安東王過譽了,朕登基不過數月,朝政尚且沒有理清楚,何談百姓安居樂業,朕要做的更多才是!”
說著崇禎從龍書案上拿起幾本奏摺,晃了晃。
“楊景辰等人上書,讓朕掃除閹黨弊政,體恤民力,朕看過之後,十分有道理。安東王不妨幫朕權衡一下。”
張恪慌忙從繡墩上站起,拒絕道:“臣只是一介武夫,哪裡懂得朝廷大事,由聖上乾綱獨斷就是了。”
看張恪這麼懂得分寸,崇禎越發滿意,說道:“這些事情和安東王也有不少關係,你只管看,不要擔心。”
張恪再三叩謝,最後把奏本拿在手裡。
開啟第一頁就讓他幾乎噴了一口老血,還真和他有關。第一條竟然是恢復祖制施行禁海。張恪費了天大的牛勁,在松江開海通商,財源滾滾,每年交易的銀子不下幾千萬兩,簡直就是下金蛋的雞。
此時禁海,不是開倒車嗎?
張恪稍微一愣,急忙往下看去,漸漸地他總算是看出了一絲端倪。眼下開海之後,金銀滾滾,海是沒法禁的。讓朝廷禁海,不過是想哄騙朝廷放棄關稅而已。
只要朝廷禁海,自然沒法要稅收了,這筆錢也就剩下了。
張恪一眼看穿的鬼把戲,對崇禎來說,卻是有些難度,他揹著手,煞有介事說道:“安東王,奏疏上面說了,開海之後,東南百姓熱衷商業,不思農耕,如此下去,國將不國,朕深以為然。再有關稅過重,盤剝往來,與民爭利,堪稱弊政。朕決心依照祖制,執行禁海,你意下如何?”
松江開海就是張恪一手促成的,此時崇禎不得不詢問他的看法。
可憐的娃,若是有魏忠賢在,至少這種鬼話是不會相信的!張恪在心中暗暗嘆道,他早就放棄拯救大兵崇禎了,不光放棄了,還不介意再往深淵裡推一把。
“聖明天縱,天心仁慈,當初臣去江南開海,也是為了籌措軍餉,如今遼東平定,軍餉花費自然少了,減輕江南百姓負擔也是應該的。只是臣以為凡是該循序漸進,分三年執行,事緩則圓。”
“嗯!”崇禎欣慰地點點頭,“安東王所言有理,朕回頭讓內閣好好權衡。”
……
接著向下看去,第二項更是荒唐,原來是說魏忠賢在日,將兩淮的鹽稅提高到了二百七十萬兩,商人苦不堪言,傾家破產,紛紛逃亡。百姓則是吃不上食鹽,同樣叫苦連天。因此建議朝廷酌情減少鹽稅,商民感激不盡。
又是放屁!
誰不知道兩淮的鹽商都肥的流油,大明開國的時候,鹽稅尚且能收到千萬兩。支撐著朱老四七下西洋,五徵蒙古,做了多少輝煌業績。
到了明末,人口比明初增加了數倍之多,鹽不同別的,沒有不行,當然多了更不行。這是一個剛性需求。魏忠賢收了不到三百萬兩就叫苦連天,簡直講鬼話,偏偏就有人相信,真是無語!
接下來的幾道奏本,內容大體相同,都是打著清理弊政,與民休息的旗號,降低稅收,召回各地的鎮守宦官。
崇禎等張恪看完,有些為難地說道:“安東王,摺子上所說百姓困頓,朕夜不能寐。只是這些都裁剪了,難免朝廷歲入降低。有人提議要,要裁減軍隊,裁撤各地的驛站軍卒,不知道安東王意下如何?”
崇禎說完之後,就緊緊盯著張恪,想要從他臉上看出一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