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不要提那幫廢物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用兵之時。全都成了飯桶!”
不怪範永鬥罵人,奉旨巡邊以來。不斷有御史上書,彈劾張恪飛揚跋扈,殘忍嗜殺。崇禎此時還信任不疑,對這些奏摺一律留中不發,甚至下旨申飭這些沒事找抽的御史。
情況越來越危急,總算他們想出了高招。有人藉著陝西甘肅等地的亂象,上書請求朝廷派遣大軍鎮壓。
一提到打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張恪,崇禎也動心了,要下旨讓張恪去對付亂民。
就在這個時候,張恪親自給崇禎寫了一封奏疏。
在奏摺當中,張恪開宗明義,指出流寇乃是疥癬之疾,產生流寇的根源一是天災不斷,二是官逼民變,這兩條都尋常,誰都清楚。可是第三條卻太有殺傷力了。
張恪提到之所以會出現大量的流寇,而且戰力不弱,攻城奪縣,殺戮無算。歸根到底是有熟悉軍務的老兵帶頭。
隨即張恪就把宣大等地這些年空餉逃兵都給報上去了,普通士兵畏敵不戰,吃不了部隊的辛苦,逃回內地,又不會謀生之路,因此有的落草為寇,有的看到朝廷虛弱,就扯旗造反。正是有了這些人帶頭,流寇才驟然出現這麼多。
這個理由太強大了,正好切中崇禎剛愎自用的性格。
崇禎哪裡會相信他的治下會民不聊生,張恪這麼一說,是九邊將佐貪鄙無能,約束不嚴,兵痞逃到內地造反,才弄成了現在的局面。
總算是給了崇禎替罪羔羊。
崇禎不但不想著調張恪去對付流寇,相反,還特別下旨勉勵,讓張恪加快巡邊腳步,把蛀蟲都找出來,一個別放過——皇帝陛下的憤怒不一般,安東王的手段自然不能差了。
拿到了聖旨之後,張恪將大同上下的官員全都找了過來。
簡單說一句話,順我者忠臣孝子,逆我者白蓮流寇。
紅果果的威脅,一點也不用客氣。大同所有人馬配合義州兵,落實戒嚴任務,把大同變成金湯固若,嚴查一切對外貿易,誰敢徇私舞弊,立刻斬立決。
除了硬的一手,張恪更有軟的一手。
由於戒嚴期間百姓生活不便,特此免除一切賦稅徭役,同時每家每月補貼二斤食鹽。
當告示貼到各處的時候,頓時百姓就沸騰了。
頭一次聽說朝廷不要東西,還給大家食鹽,簡直太陽從西邊出來。滿腹懷疑的百姓到了衙門,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領到了二斤白花花的食鹽,安東王立刻就成了萬家生佛,百姓們頂禮膜拜。
可見,百姓們對統治者的要求是多麼低……
“真是厲害,實在厲害。一家二斤食鹽,算起了一個月不過二三十萬斤,區區花費,可是一旦拿了食鹽,吃人家嘴短,誰還敢說安東王的壞話,有心人再也煽動不起百姓了。”張宗衡感嘆說道。
他的對面,還是那個少年郎,一面慢條斯理地泡著功夫茶,一面笑道:“爹,不只是如此,安東王最高明的就是把誰是敵人看得通透。”
張宗衡喝了一口茶,笑道:“敵我有什麼不好分清的,這怎麼算厲害?”
“呵呵,說著容易,辦起來才難。安東王在宣府的時候,先對軍頭下手,接著拿下熊廷弼和顧俊等人,他要奪的是兵權。如今到了大同,他沒動地方的駐軍,沒動朝廷的官員。非是不想,而是不到時候。大同最大的敵人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別看他付出了一點食鹽,只要查抄幾個商人,就能十倍百倍的賺回來。”
少年郎笑著說道:“爹,都到了如今,您還猶豫不定嗎?”
張宗衡瞪大了眼睛,遲疑半晌,總算是點點頭。
“唉,看來我是要上安東王的大船了。”
正在說話之間,突然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