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聞此前看到這個公眾號,原本也是作為迷茫的人見著了同類,偶爾針對其中幾篇文章留了言,對方也回他了,一來二去,也就聊上了。

只是陳一聞最初還是很毒舌,譬如針對對方的一些傷春悲秋的言論,發表鞭撻,“小姑娘家家,什麼世道都沒經歷過,怎麼就覺得被束縛了?”

“無聊無聊,成天無聊,找個正事不就不無聊了。是沒有經受生活的毒打啊。來一場每天早上八點到晚上凌晨一兩點,沒有雙休的加班,保證充實到不會胡思亂想。”

“挫折不是修行,遇到挫折後發現不僅不能對人說,還要十倍的把場子找回來才是修行!”

本身陳一聞看她的公眾號也是找一下共鳴,有些共鳴太真實,他也就乾脆發洩一下了。

當然留言的動機只是打算一錘子買賣,把自己想法說出來,至於對方回不回應,或者給他拉黑,都不在考慮範圍內,然而誰知道對方竟然回應了。

最初時是打了一串省略號。而後竟然有模有樣回應他每一條回覆,“這種加班也可以啊,很想試試啊,肯定很掙錢,可老闆哪有這麼多活給你幹,而且不付工資啊?”

“你說得有道理竟然無法反駁,‘對挫折的修行就是十倍把場子找回來’,記住了記住了,還有沒有?”

也都是這樣的交流對話。

看起來對方確實很無聊,大概也沒有人這麼跟她留過言,或者說她這個公眾號本來就沒多少人看到,有人留言她就有回覆。

彼此之間的交流也是在於一個陳一聞居高臨下對她“喪”的地方批判的程度,結果背後的這女人不但不惱火,反倒兩人有來有回,陳一聞有語病的地方,她就抓著扣小細節反駁,充分體現了女子難養。

陳一聞偶出妙語,她就表示“小本本記下了記下了,有意思,我以後拿去懟人。”

雙方的認知漸漸建立起來,陳一聞知道她也是大學學業中斷,開始了工作。而她認知中陳一聞總是一副見慣世面的樣子,說話中總透著一種老氣橫秋,但有時候說的話又確實感覺有經歷有道理,而且往往一語中的,這不是有豐富的經驗無法做到的,甚至她遇到過的一些經歷豐富的人,恐怕都比不上。

腦袋裡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一個“大叔”的印象,再說幾次稱呼他大叔,這人都沒有反駁,反而預設了,就更讓她認定了。

對方以大叔稱呼自己陳一聞也沒有作解釋,這是她的樹洞,何嘗又不是他的樹洞。

他的靈魂就是一個大叔,能透過這種方式,迴歸自己本身的樣子,維持這種交流方式,也是一個有意思的地方。

而且陳一聞其實也不打算探究對方背後的生活,是什麼人?這女子也看出了他的這個意圖,所以相互之間也沒有對對方真實身份的探尋。

人有時候就是這麼矛盾的生物,更願意對互不相關的陌生人透露對最好的親人朋友也沒有說過的隱私和心情。

這往往就是生活的本質,被羈絆的離不了,愛護的斷不掉,要小心翼翼的維護“人”這個屬性所帶來的社交禮儀和體面,只能偶爾透出水面喘口氣。

……

對於女子現在的回覆,陳一聞輸入:“上篇文章‘給好運以時間’說的很對,但長期熬夜可能就真沒有明天了。熬夜會導致脫髮,記憶力減退,膠原蛋白流失,變醜變老。”

“煞風景……你這麼晚還在外喝酒怎麼不說傷肝傷體,危害比我大多了,說不定早脫髮了,大——叔——!”

陳一聞:“生活所迫……你最近又有點喪啊!”

對方:“嗯嗯。這不你最近沒留言嗎……”

陳一聞:“所以是故意發的……就這麼想被我罵?你不會有戀父癖吧,從小缺父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