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相說:“胡先生之言差矣!”

胡守亮問:“為何?”

夏國相說:“俗話說,紙是包不住火的。如今,大元帥以反清復明擁立朱三太子為名義起兵,本來是子虛烏有的,終有一天,天下之眾要明白這並非我等本意,與其那時被人揭穿,倒不如此時自己揭穿!既可以使民眾受矇蔽不致太深,又能示坦誠於天下,何樂而不為?”

胡守亮說:“將軍涉世未深,自然不知世途之艱難。俗話說,不畏民愚,只畏民知!對於愚民,統治者可以任意施為,絕無反抗者。因為愚民不知統治者是在欺壓他剝削他。而那些造反之民,往往是些頭腦靈活且知道內幕的人。但是,即便是頭腦靈活之人,不讓他知道事情真相,他也是不會造反的。所以,自古以來,若要成就大事,必須將民眾矇蔽,矇蔽得愈深,成功之可能性愈大。”

夏國相問:“民眾不知內幕便不會造反麼?”

胡守亮說:“當然!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眼不見,心不煩。既然不知其內幕,內心便不會煩,無煩便不會心生怨恨,無怨恨自然會安安心心做良民!不能想象,假如臣子知道皇上是怎樣過日子,還能心安理得做他的臣子?假如民眾知道官僚們是怎麼腐敗的,還會奉行克己奉公的原則?假如窮人知道富人是怎麼奢侈的,還能夠自我安慰地說知足常樂?世界如此不公平,而民眾仍然能心安理得地生活,是因為民眾不知其不公平也!”

夏國相大笑起來:“先生之論,實在難以令人信服!難道天下之官員,不知皇上是怎麼過日子的?即使不知道,想也能想象出來。難道天下之民眾,不知天下之官員是怎麼腐敗的?不知富人是怎麼奢侈的?即使不知道,夢也能夢到。為何沒有見到先生的那種怨聲載道之局面?”

胡守亮說:“當然,要說全然不知,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是不將其揭穿,便無人去計較!譬如說,眾人明知某官僚腐敗,但無人說出來,大家都以為對方不知,便不敢說,也不敢將心中之怨外露。如果有一人膽敢說出來,必引起眾人之共鳴,於是便會形成民心積怨之局面。所以,胡某認為,即便天下之眾都知道平西王起兵,雖然名義上是為了反清復明,而事實上是為己家打天下,但只要不說出來,民眾便不會因此而有想法,而依然依附於平西王!”

夏國相說:“那豈不是掛羊頭,賣狗肉了麼?”

胡守亮說:“如今這年頭,就是這個事,誰都沒有辦法!”

汪士榮說:“先生所言,固然有理,但汪某卻認為大元帥此時非稱王不可!”

胡守亮問:“為何?”

汪士榮說:“稱王有利於一統天下!”

胡守亮說:“為何會有利於一統天下呢?”

汪士榮說:“大元帥起兵之初,借反清復明之名義未錯,而大元帥稱王之後,依然是要反清。且明室是漢室,大元帥既是漢人,要恢復漢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大元帥稱王之後,可以打著反清廷,復明室的口號。這樣一來,既非是為一家打天下,又與起兵之初衷並無違背之處,天下之眾也無受矇蔽之感,何樂而不為!”

吳三桂不由自主地點點頭。他在心裡暗贊汪士榮頭腦靈活。此事雖是換湯不換藥,但是,換了一種說法,便讓人容易接受。所以,有些事,天下人雖知自己在受矇蔽,但仍然願意受矇蔽。

汪士榮繼續說:“況且,大元帥不稱王也不行!”

眾人之目光立即凝聚於他身上。

汪士榮說:“大元帥與耿精忠、尚可喜本同為藩王,大元帥是佔天下之先而振臂呼之才號令天下之兵的。如今,大清之江山已讓我們攻陷一半,大勢已成。若不及時稱王,誰知其他二藩能不能成氣候?再說,孫延齡和王輔臣也非等閒之輩!”

眾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