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傳開,英媒這回都是一面的讚揚,相對於以往那些傳統產業的投資,孟謙這種高科技含量、惠及人類醫學的,更受尊重!他的照片還出現在了報紙的最顯眼位置。
《這是個正確的選擇!》媒體的標題也如此自信,報紙隔天被無數人翻閱,下面解釋了幹細胞的巨大作用,研究團隊轉移對英國今後相關產業的巨大促進,可能會製造上萬個就業崗位等。
而在中國,雖然遺憾孟謙沒有選擇回來發展,但居於大戰略角度,且領導層已經跟孟謙提前溝透過,達成了部分一致……所以官媒很好的引領了社會的聲音,稱這也是一個東西方合作的新突破。
兩面都做好人非常不容易,中國和西方的猜忌和懷疑還有很多,但這次孟謙調和了——歐洲也不傻,完全跟美國混到黑?巴黎的襲擊陰雲還沒散去呢,難民潮也是個爛攤子!是誰造就了中東亂局?
這筆合作的達成,在中國和英國兩地都獲得了喝彩。
孟謙如願給集團未來尋求到了更好的環境,同時也向美國政府表明了他的態度:我不是軟柿子,別亂捏!
====
ps:下午再更剩下的兩章。。
第198章古怪的感覺
整個事情讓孟謙雷厲風行的辦好,前後耗時一個多月,也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反響,有英國人的自豪、對孟謙選擇的贊同;也有美國方面的遺憾,媒體對政府的舉措,開始出現懷疑。
最先表態的是專業學術組織,比如《自然》雜誌,它們早就不滿美國這種輕易懷疑科學家的態度,孟氏集團轉移的事情發生後,它們聲稱美國政府的決策,導致了一個“本世紀最愚蠢的錯誤”。
幹細胞研究向來受到業內關注,在十個臨床例子成功,必定會斬獲諾貝爾獎後,學術界的不滿情緒就爆發了,雖然張棟樑等人的研究,與他們關聯不大,但誰能保證它不發生在自己身上?
“政治不應該成為干涉科學發展的因素”,他們都強調這點,幹細胞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生物醫學技術,這次它們因為美國政府的態度而轉移,下一次呢?若還是這樣,將會有更多人離開。
政客們則將它化為一種警告——孟謙在美國有財團、兄弟會的關係,仍舊擁有龐大的產業,並不是說他的其中一項投資離開後,影響力就下降。相反,他以及財團的政治代言人,咄咄逼人。
隨後還有更多與財團、兄弟會有牽扯的媒體機構,也紛紛發聲,表示對“魯莽政策”的不理解和反對。強調即便是抓間諜,也需要證據確鑿,妄下定論會讓今天的洋相,在今後重複發生。
總統內閣以及本人都受到了外界壓力,事情若處理不好。可能會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要知道亞裔精英近年來在美國的科學界的分量越來越重,如果這件事情的惡果無法消除。損失不可估量。
先不說技術戰略的角度,就說現實的。政客們的支援率,也會受到衝擊。那些因此失業的人、失去機會的企業,肯定會不滿、會抗議,從而擴大這種情緒,轉而影響更多人,影響選票。
孟謙的一個決定,就像平靜湖面投下的石塊,產生了無數漣漪。
光是他一個人的影響力,可能沒有那麼龐大。但這裡面還有財團、利益組織等,在它們的有意推動下,事件和人們的不滿就被無限放大——其幕後的含義,是它們給政府亮出的肌肉。
孟謙、兄弟會都利用這件事,實現了各自的目標。
視線回到英國倫敦,在合作達成後,孟謙也沒忘了感謝幫助他的朋友們。
兄弟會在合作中牽線搭橋,功不可沒,菲爾貝克爵士本人更是把商業、政治上的關係都動用了。
所以在後面一場兄弟會成員的聚會上。孟謙專門對其表達謝意:“我很高興先生在這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