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定海神針以及鯀留下的一冊治水心得。片刻之後,禹清醒過來,再次朝烏雲仙所在之地輕輕一拜,接著緩緩地開啟了鯀的手冊。
只見開頭寫道:“堵不如疏,領悟此四個字水患可平矣。吾雖然領悟了此治理水的方法,奈何受帝舜所嫉,時日無多,只能將此策略留待後世有緣之人,助我人族平定水患。
吾一身本領於人族之中卻是少有可比者,可人族形勢大好之時卻不得施展,究其原因卻是吾之名聲太大,先為摯妒,堯帝之時雖有少用,可也是鬱郁不得志,後又為舜帝所忌,不得施展,雖得治水九年,可惜時不待我,令吾無所建術,卻是深感遺憾。
吾近日思之,為何如此,思前想後其根源卻是人主之位自軒轅聖皇之後,表面雖然還是禪讓,可實際卻並非如此。想那帝嚳之子摯,無能之輩也,至今仍有不少人傳其不是,可其卻曾為人族共主。帝堯之子丹朱,無用之人也,卻得以封伯,吾深感不公。可為何無人反對,究其根本卻是自帝嚳到帝舜以來,人族皆是一家當政。
人族自軒轅聖皇之後,禪讓之制已然名存實亡,天下已非萬民之天下,而是軒轅一脈之天下。吾雖為聖皇子孫,卻不齒於此。
忘後世有緣之人看到此信之後謹記:在治水之時約束天下兵馬,治水成功之後還權於民,以順伏羲、神農聖皇禪讓之大德。
鯀於此代天下萬民謝過!”
禹看完此信卻是泣不成聲,半響才緩過氣來。接著又慢慢的往下看去,後面的卻是鯀多年治水的一些經驗與細節,禹一直看了三天三夜,才將鯀之手冊看完。
。。。。。。。。。。。。。。。。。。。。。。。。。。。
數日之後,人族人皇大帳,帝舜正坐在上方,下邊則是站著群臣,此時,一個年輕人備受群臣矚目。此人正是前來覲見的禹。
帝舜見禹雙眉濃密,身高九尺,虎步雄軀,英武非凡,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綻放出懾人的光彩,不由得為其所奪,暗歎鯀生了個好兒子啊!想到自己因忌鯀威望過高,將其斬殺,心中不由得有些悔意。
只見禹躬身向舜帝行禮了一禮,大聲道:“微臣姒禹,拜見共主,共主萬安!”
帝舜點點頭,示意禹免禮,然後說道:“卿且平身!吾聞卿善治水,但不知卿有何策?”
禹聞言微微沉思片刻之後,方道:“回共主之言,依臣之見,堵不如疏,治水當以疏通為主!”
帝舜此時早已仿徨無計,如今聽聞禹有辦法,大喜過望,也不管是否可行,直接便說道:“愛卿之計甚妙,吾欲讓卿領司空一職,主理治水大業,卿可願領?”
禹聞言忙跪倒於地拜道:“臣願受領,誓要平定洪魔,以慰我父在天之靈!”
帝舜聞言,想到了那被斬的鯀,不禁嘆了口氣,心中雖是後悔,可還是強硬道:“你有此志,原是好的,只是望你以我人族億萬百姓安危為主,莫要再似你父那般!當初你父治水不利,百姓怨氣沸天,吾亦是迫不得已,忘爾能夠體諒!”
禹聞言心中一凜,雙拳緊握,低頭思考不已,旋即堅定地說道:“共主暫且寬心!禹知矣!”
帝舜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你且回去準備一番。從此我族億萬百姓之性命。便交到你地手上了!”
禹自得到人皇任命之後,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天下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