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是因為對朱的忠心和對工作的用心負責,被朱提升成從二品的布政使,替他去管理剛剛歸附的敦煌。

朱聽完張文遠的報告後,心裡帶有一絲贊同的點了點頭,但群臣的意見還是要徵求一下的,笑著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客觀來說,石一德的建議很有道理,敦煌自唐代以來就被外族統治,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幾百年了,那裡早就連根漢人的毛都看不見了,若想同化他們,那我們這邊的人口絕對不能比他們少。

朱剛收服的敦煌郡連同沙洲蒙古在內共有大大小小六個部落,總人口有十幾萬人,他現在只在那裡駐紮了兩萬多名士兵,派過去了幾個甲長、保長,要想統治那些畏威而不懷德,絲毫沒有中原王朝大一統觀念,甚至還有些仇恨漢人的胡虜確實很不容易。

況且敦煌也是個大郡,在西漢時也和張掖、武威一樣,屬於水草豐美之地,這裡有發源於祁連山高山融水的疏勒河水系,自漢代以來,灌溉農業就十分發達,在後世耕地面積達到三十多萬畝,還有廣闊的林地和畜牧業用地,資源十分豐富,單單靠那些個除了放牧和搶劫什麼都不會幹的胡虜,是絕對不會將敦煌的潛力全都開發出來的。

所以,向敦煌移民是必要而又正確的選擇。

這條建議既合理,又得到了領導的首肯,這個時候再唱反調就屬於沒事找抽了,因此朝堂上的文武官員紛紛附議,稱頌聲此起彼伏。

每解決一件事,都會讓人心裡有成就感,尤其是解決了移民十萬人開發一個郡這樣的大事,更加讓朱心中大塊,於是趁熱打鐵道:“本王還有一件事要與眾卿商議。”隨即,將自己想要養士的想法提了出來。

話音剛來,群臣又是一陣交頭接耳,武臣聽後面露喜色,因為這代表著朱對武將的重視,今後他們的地位肯定不會下降。

文臣聽後自然是臉上都有哀慼之意,在他們看來,國家應該用高福利來養秀才和舉人,萬萬沒想到朱對這件事提都沒提,上來先想養一群大老粗,這讓他們對自己今後的前程更加憂慮。

後將軍範朝西此時是朝堂上的武臣之首,聽到朱的這個計劃之後,心中大為高興,立即站出來附和道:“啟稟殿下,臣以為此意甚好,如果此意在全國施行,那將來不管打誰,咱們就都不缺精兵猛將了。”

“是啊,是啊。殿下英明啊。”“殿下英明,臣等一定堅決貫徹執行。”

眾武臣都是脾氣直率的大老粗,一遇到高興的事,顧不上君臣禮儀,大聲嚷嚷起來,紛紛表示擁護。

站在他們右邊的眾位文臣,內心裡十分鄙視他們這種有辱斯文的行為,但也無能為力,他們都知道,朱正在一意開疆拓土,自然是格外重視武將,就算他們有不滿,說出來也不頂用,只能紛紛表示附和。

這樣,養士這件國策就定了下來。朱不會學著日本人將他們稱為武士,而是給他們取了一個十分前衛的名字士官。

隨即,朱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培養士官的計劃,士官全部脫產,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士每月給糧食兩石五斗,肉四十斤;中士每月給糧食兩石二斗,肉三十斤;下士每月給糧食兩石,肉二十斤。

此外,凡是入選士官者,免除其全家徭役,士官擁有崇高的地位,見到七品官員不用下跪,可以參與所在保內的管理事務,本人一生傷病所需的醫藥費全都由國家承擔。

此令一出,舉國熱議,士官的待遇也太好了吧,先不說他們的政、治待遇,但說經濟待遇就比肅王的一等莊丁還要高出五斗,而且還終身免費醫療,這讓當時拼命養兒防老的古代人紛紛嚮往不已。

但是,你先別高興的太早,士官的待遇這麼好,肯定不是什麼人都能當上的。按照朱制定的標準,你若是想光榮的成為肅國的一名士官,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