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頁(第2/3頁)
章節報錯
申驪歌對寧戡一見鍾情,拉了他去說話罷?
爾後申驪歌唱著月氏語的胡歌表達自己的心意,纏著寧戡回應‐‐那時候身為俘虜的寧戡怎會有心情回應她什麼?仗著申驪歌言語不通,唱了《驪駒》敷衍,這《驪駒》也是他的心聲‐‐身為俘虜,他當然盼望著早點和這俘虜自己的胡女告別,最好永別才好‐‐多麼恥辱的經歷啊?
而申驪歌一定要問個究竟……
但寧戡現在卻把這無外人知道的事情告訴了長孫,要託長孫在自己去後轉告獨子,以求與這胡族髮妻合葬,甚至寧可放棄陪葬帝陵的榮耀不要,埋骨到遙遠的西域去‐‐這麼說來他對申驪歌是有情的?
可為什麼當年申驪歌在時卻留下來冷淡髮妻致其紅顏早逝的惡名呢?若說外人汙衊,那時候已經記事的寧搖碧,亦因此對寧戡深懷怨懟……
她抿唇許久,忽然想起數年前去世的祖父敏平侯曾寫過那兩句:&ldo;縱知縱悟身已老,惟太息兮長悲哀&rdo;。
……也許寧戡並非不愛申驪歌,長安城中曾經輕浮的高門子弟,長公主心愛的幼子,生長於繁華錦繡的長安,打小閱遍環肥燕瘦各色美人,然而在申驪歌之前和之後,也沒見寧戡戀上過哪家娘子。
那些侍妾,也不過是侍奉他罷了……
可寧戡與申驪歌的開始卻太過戲劇了些,倘若反過來,是寧戡俘虜了申驪歌,也許這段結髮之緣不至於以悲劇收場……到底寧戡是男子,是長公主愛子,在貴人如雲的長安,他這個天子嫡甥亦是地位非凡。
……卻在長公主為他爭取到的上戰場撈軍功的機會裡,頭次上陣就被俘虜,還是被個女子俘虜。
一直記掛著這一次的恥辱,年少時候料想驕傲叛逆一如寧搖碧當年的寧戡,試圖用對申驪歌的冷漠和疏遠、無視與放。盪來證明自己的尊嚴。
可申驪歌卻沒能等到他明白自己心意的那一天……
獨子寧搖碧毫不掩飾的怨懟,讓寧戡也無法放低身段說出真相。
好些年了,寧戡預設著長安的議論,預設著謠言裡都說他利用髮妻封了侯,最終卻冷眼旁觀髮妻的死……也預設著寧搖碧心目中他的冷酷與殘忍。
也許申驪歌去了,旁人,哪怕是獨子的怨懟他都不在乎了。只是如今病倒,想起身後事,為了能夠與髮妻合葬,寧戡才不得不吐露一二‐‐這看似沉默的國公其實內心的驕傲並不比寧搖碧差多少,他寧可與寵大的孫兒交代此事,也不肯和獨子敞開心扉。
卓昭節沉吟了很久,才道:&ldo;這事情為娘自有分寸,你在你祖父跟前不要提就是了。&rdo;頓了頓又道,&ldo;你們祖父其實也沒有病得非常厲害,你還是勸他往好的想。&rdo;
&ldo;孩兒是這麼說的,但祖父說他只是叮囑一句。&rdo;猶豫了下,寧夷曠又道,&ldo;祖父說他近來時常夢見祖母,又說當年他送過一支珊瑚簪給祖母,祖母喜歡的很,後來傳給了母親……&rdo;
卓昭節皺著眉,道:&ldo;珊瑚簪,就收在那邊的箱子裡頭,好好兒的。你們祖父惦記,還回去也沒什麼,只是就怕他睹物思人,越發的不想用藥。&rdo;
寧夷曠忙道:&ldo;那還是不要拿過去了。&rdo;
&ldo;唉!&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