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峻,幾無立足之地。

徐誕找了一處平臺,坐在上面休息。往下望,山下景物,如同螻蟻;往前望,天地一片寬廣,心胸也不由跟著開闊起來。金山對面,是天下聞名的天山山脈,巍峨崑崙就聳立在那裡,只不過隔得遠看不見。

休息一下,站起來。

此行,徐誕有兩個目的,一者爬山,瀏覽無上美景;二者修煉立鼎封爐決。

最近這段時間服用金玉雙鎖補真丹,已經將氣血古爐凝聚到九尊。他想看看,能不能再凝聚出第十尊,抑或者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這麼有意義的事,當然要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來見證。

於是,他便站在高山之巔,拿出金玉雙鎖補真丹服下,運轉立鼎封爐決,意想古爐。

一瞬間,九尊古爐齊齊消失,化成一團團氣血漩渦,繞成一圈。

中心位置,出現一尊上古時代,最為原始最為古拙的鼎爐虛影。這時,金玉雙鎖補真丹化開,磅礴氣血宛如碧海狂濤湧動巨浪,一浪接著一浪,前仆後繼的往鼎爐虛影湧去。

鼎爐逐漸成形,由虛化實。

九尊古爐所化的氣血漩渦也跟著源源不斷輸入氣血,讓虛幻不定的鼎爐凝聚成實體。

··············

崑崙山,又名崑崙虛、崑崙丘和玉山。

神話傳說,元始天尊道場玉虛宮便坐落在此,故又名:“玉京山”。又因崑崙山位列西北乾位之上,故而崑崙山又有“天柱”的名號。

《淮南子·地形訓》記載:

“崑崙虛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旋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環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里,裡間九純,純丈五尺。蕩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之隅,北門開以不周之風。

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是其疏圃。

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週復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

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山海經》也有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但其實,崑崙山乃是上古時期仙門大宗的宗門駐地。

如今仙門大宗已遷往其它星域,只留下寥寥數語於故紙堆上。

可有些人,卻憑這寥寥數語,孜孜不倦的到崑崙山尋找仙門遺蹟。

“工師喜,怎麼樣了,是不是真的有遺蹟?”崑崙山陰面,山崖邊,一名仙風道骨的老者,面帶焦急的問道。

“公玉肅,我早就說這次肯定是真的,你怎麼就不信呢?”旁邊身材魁梧的男子不滿的說。

“莫允侯,前面九次你也是這麼說,結果呢?”公玉肅怒瞪道。

“尋寶哪有那麼簡單,你還想天天有收穫不成?”莫允侯理所當然的說。

“你...”公玉肅不顧形象,就要破口大罵。

這時,一直埋首檢視山崖的工師喜抬頭說道:“確實是處遺蹟,上面有陣法殘留。若在巔峰時期,可能無法破解。但歲月久遠,滄海桑田,山勢地形變化,陣法也變動不少,只要花費一點時間就能解開。”

“那要多久?”公玉肅問道。

工師喜沒有回答,轉身從胸前取出一個陣盤放在山崖前面,又將一塊上品靈髓放入陣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