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更多的時機而已。

陸元松收起陸鴻給他的兩封信,跟上祭祖的族人,心中卻開始放眼天下。

陸鴻希望自己投軍,不在他鎮守蠻荒的鎮北軍中,反而南轅北轍,引薦自己前往鎮南軍。陸元松首先想到的就是陸鴻是為了避嫌,但細細想去,卻彷彿很有深意,未成年以幕僚之身投入軍中,肯定有慣例,也許很多王公大臣的子弟未成年投軍就是這般。

陸元松忽然想起初次在陸府見到方應龍,夜間交手時,方應龍就說過他的羅漢拳是他在軍中待了半年所學,而方應龍才*無*錯*小說 M。qulEDu。cOM十四歲,未成年,他在軍中,應該也是充當將領幕僚。

幕僚一職不是官方所設,而是將領自帶的人,就好像家將、家丁、供奉等,是屬於為將領幫忙的性質,不領軍銜、不帶兵、沒有俸祿,然而,權利卻不小,畢竟是將領的親信,手下都要服從。

從這方面來說,陸鴻的目的似乎是想陸元松能夠待在鎮南軍,掌握一部軍隊。父在北,子在南,若有手握重兵,遙相呼應,他陸鴻的地位肯定有一個飛躍的提升。

“莫非陸鴻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那鎮南軍的黃石大帥是陸鴻的軍中摯友,但摯友始終是友,遠遠比不上與陸元松的父子親情關係來得親密。

“應該不止,或者不是這個目的!”陸元松在直覺上,覺得陸鴻也是聰慧之輩,是兵法大家,不會考慮不到父子領兵南北呼應造成的後果,必定為朝廷所忌,到時,不但陸鴻地位沒得提升,還可能被朝廷找藉口削去兵權。

有深意,是什麼深意呢?陸元松跟著陸氏族人爬上後山,小半個時辰後,再次來到祭廟前。

祭廟!陸玄!

陸元松腦中忽然靈光一閃,他分明記得陸玄曾經對他說過,陸氏將在元字輩稱霸,他當時不敢想深入,覺得稱霸二字對於陸氏而言,似乎就相當於造反,他的實力不敢趟入這灘渾水。

憑一個書香門第的陸氏,即便有幾個很厲害的先祖,那又如何?現在大玄皇朝國富民強,天下大定,造反根本不可能成功,因為違反了民意,民意即天意,造反是逆天之舉,行不通。

再者說,陸氏手裡沒有兵,就憑几個高手,哪怕刺殺了當今皇帝也沒用。

但如果陸鴻也參與其中就不同了,陸鴻可是手握六十萬大軍,鎮守蠻荒的荊林侯,他若也跟隨陸氏先祖造反,只需放開陰榆關,讓蠻族大軍殺入大玄,天下還能不亂?一旦天下大亂,陸氏未必沒有機會推翻大玄皇朝。

這樣一想,都想得通了。陸鴻讓陸元松去鎮南軍,成年後即可統兵,屆時陸氏謀劃造反,他陸元松身為陸氏族人,無論是否情願,也要跟著造反,與陸鴻一南一北,藉助邊關外的異族,徹底攪亂大玄皇朝。

造反?造反!天下動亂,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死的也是老百姓!陸元松心中在猶豫,他既然洞悉了陸氏可能的一部分計劃,便相信以陸氏陸揚眉、陸揚豸、陸玄等人的實力,這個造反必定可以發動,天下也必定會大亂,而無論他是否介入其中,都不會改變要發生的局面。

除非!

他的實力比陸氏先祖還要強大,便能壓制住陸氏的野心,便能控制局面,便能拯救蒼生黎民。

“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我不願看到天下荼塗,蒼生罹難,我要盡力幫一幫,只求無愧於心!不管是將來面對墨門石螭龍有可能的壓迫,還是救民與水火,我都必須提升自己的實力。我現在修為達到一個瓶頸,去軍中磨礪也好,藉助生死來突破。而且,我不缺錢,也不缺人,除了提升自己的實力,勢力也要儘快擴充了!”

他口中的勢力,自然是指怒虎寨,那裡有男女五百多號人。

他心念之間,決定了自己的去路,至於柳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