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不瞞你們說,我來時,路過他家,吃了一頓飯,他給了我件棉衣,我還穿在身上。這一切是為了穩住他。看來,村民們都處於飢寒交迫的境況,唯獨他家有酒有肉。他房子修的大大的,群眾對他很有意見。我想組織十來個民兵對他家來個突然襲擊,看他家裡還存有多少糧食,若有存糧全部分給村民。據我瞭解,馬家梁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經斷糧。再就是弄清他過去貪汙的數字。”王信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另一書記,要求明天行動,強調不要走露風聲。
散會後幾個人議論說:新來的書記還有點魄力,剛到情況就摸這麼清,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
初戰告捷,民兵從胡萬喜地窖裡搜出稻穀八百斤,小麥兩千斤,玉米一千斤,當場根據各戶人口情況分發給了村民。從審訊中得知,過去胡萬喜貪汙小麥一千五百斤,玉米一千二百斤,稻穀六百斤,大部分用在了新修房子上。這時,公社立刻作出決定,撤銷胡萬喜的村主任職務,沒收新建房屋,限定時間,要他搬回原老房居住。胡萬喜勞動改造一年。他所建的新房屋分給了村裡住爛茅草棚的孤寡老人和危房戶,這件事震動了全公社。
兩個月後,大石坡村的災民房已經修好,住在危房裡的村民陸陸續續的搬進了新居。公社又配發了些糧食,村民們過了個好年。在外要飯逃難的村民聞訊後也逐漸趕了回來,在村主任的帶領下,積極地投入到了春耕生產中。
一天,王信帶了兩個人深入其它各村調查瞭解情況,他發現村民們失去了種糧的積極性。許多村民出工不出力,地裡的草比莊稼還深,既不積肥也不施肥。上工混日子,下工躺在家裡睡大覺或圍著火爐烤火,也不餵養牲畜家禽。王信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村民們講:“現在大集體,公糧指標定的高,我們使盡全力也難完成任務。養家禽也沒有用,養大了還不是全部交給國家。”王信調查回來後寫了個長長的報告,他講述了大集體農業和畜牧業的現狀,提出根據實際情況重新進行查糧定產和留足農民生活用糧的建議。提出了提高畜牧家禽收購價格和完成上繳任務後可向市場出售的建議,以調動農民種糧、養畜的積極性。縣委縣政府很重視他寫的調查報告,很快批准了他的意見。半年後,王信扭轉了全公社農業和畜牧業存在的問題。至此,王信將公社的各項工作,基本擺順。
第 三 章 3,繪 畫
王信愛作畫,有時在戰鬥休息的閒暇,他就拿個木棍在地上畫來畫去。回到營房裡,他經常找張紙,削支鉛筆,給戰友畫素描。在宣傳部工作時,開始大家還不熟悉,他參加了一次全縣書畫比賽,得了畫與字兩個單項第一名,以後單位的宣傳畫、標語都由他完成。宣傳部長真捨不得他走。但考慮他的前途還是放了他,讓他到基層去鍛鍊成長。
王信繪畫還是小時候學會的。
南江縣有山有水、有寺廟、有古塔,少數民族多,文化沉澱厚實。解放前,許多畫家、書生都向往那裡,王信他們家最開始就住在街道中段城隍廟旁邊。王信五歲的一天,一名自由山水畫家在他們那裡畫街景,王信蹲在旁邊看了一上午,畫家邊畫邊問他:“你看我畫的像嗎?”王信說:“很像,像極了。”畫家又問:“你喜歡繪畫?”王信說:“是的,我很想學。”畫家又問道:“你家住哪?”王信給他指了指說:“就在前面轉彎處。”畫家又問:“你們家住的地方寬嗎?”王信說:“很寬,我們家是做生意的,前後兩院房,好幾間都空著。”畫家又問:“你能否與你父母講租我一間?我準備在這裡寫一年生。”王信說:“可以,不用講,我帶你去,他們準同意。”
畫家的“街畫”基本完工了,他收起了畫筆跟王信來到了家裡。父親王必勝見兒子領了個繪畫的回來,便驚奇地問:“你這是幹嘛?”王信把父親扯到了裡屋說:“畫家想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