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而言,還無法在地震發生之前就預測到地震發生,只能是在地震之後做到預警,為震區的人們提供幾秒到幾十秒不等的準備時間。

這種技術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利用地震發生時P波(縱波)和S波(橫波)傳播速度的不同來進行預警。

地震在地下震源發生後,釋放出的能量以兩種波的形式傳播,一種是擠壓岩石產生的壓縮波(簡稱P波),它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所以又叫縱波,它讓地面上下顛簸;一種是剪下岩石產生的剪下波(簡稱S波),它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所以又叫橫波,它讓地面左右搖晃。橫波比縱波強得多,振幅是縱波的3~10倍。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因素。但是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大約每秒4公里,而縱波的傳播速度大約每秒7公里。

於是不難想到,能否利用這兩種波速的時間差,一旦監測到縱波,就趕在破壞性強的橫波到來之前發出預警呢?預警的時間可能只有幾秒或十幾秒,雖然來不及疏散人群,但是來得及採取切斷煤氣、停止發電、停駛高速列車等措施,防止次生災害。如果距離震中足夠遠,預警時間甚至有可能長到幾十秒。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與受災最嚴重的北川的直線距離約120公里。如果在映秀監測到縱波後就立即向北川發出預警,那麼北川就可以有約30秒的反應時間,甚至足以組織學生撤離教學樓了。

這個原理雖然簡單,但要據此建一個全國性地震預警系統。卻不容易,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要有密集的地震臺網,及時監測全國各地的情況。

其次,這是一個昂貴的浩大工程,要想開發這個工程。就必須要有開發它的財力、能力和意願。

最後一個條件,與其說是一個條件,還不如用一個矛盾來形容更好。因為當地震發生時,破壞最嚴重的震中地區來不及預警,離震中越遠則預警時間越長,但是地震破壞也越小,就越不需要預警。所以,這就成為了一個讓人矛盾重重的關鍵因素。搞?還是不搞?花費了巨資搞出來這套系統,真的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事實上,或許就是因為最後一個原因,讓這個世界上目前為止只有一個國家建立起了一套極為完善的地震預警系統,那就是曰本。

要說曰本真是一個可憐的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島國,可偏偏又處在全世界地震爆發最頻繁的東北亞。

曰本的國土面積只佔全球的0。28%,但全球10%的地震和7%到10%的火山活動都發生在曰本。曰本一年發生的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佔全球的10%。

你說倒黴不倒黴?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曰本自2004年2月起開始測試全國地震預警系統,到2006年6月止,共釋出了855次預警,其中只有26次是假警報,效果似乎不錯,因此在200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這套昂貴的系統由864個臺站組成的高靈敏度測震臺網Hinet、1028個臺站組成的強震臺網Knet、688個臺站組成的基盤強震臺網KiKnet、83個寬頻帶地震臺站組成的寬頻帶臺網Fnet以及205個臺站組成的日本氣象廳(JMA)地震臺網組成的。

這套系統與電視/手機系統相連,有權利直接發出通知。而曰本現在的手機保有量高達2。4億部,人手將近兩部手機,所以一旦這套系統發出預警,那麼幾乎所有的曰本人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準備。

這是為什麼目前全世界僅僅只有曰本一個國家能夠真正的做到“地震十秒鐘預警”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曰本人口密度這麼大,而且還經常性的爆發七級以上的地震,但卻偏偏死亡人數這麼少的主要原因。

而就在今天,這個覆蓋了整個曰本本土以及海外領地的地震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