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攝政王”號長約226英尺,艦寬51英尺,排水量在3500噸以上。

軍艦的主體龍骨用榆木製成,那是由於全英國各地滿是生長著軀幹高大的榆樹,易於取材。除龍骨外,整個艦體幾乎全部採用橡木,巨大的艦舷材厚達2英尺,耗費了2500株優質木材。除此之外,惟有船底與吃水線下,包裹著防備海蟲與鹽水侵蝕橡木的銅板。與其他戰列艦一樣,“攝政王”號也有三根主桅杆,其中最高的一根高於吃水線200英尺,整個桅杆上可懸掛36面風帆,最大航行速度接近12節。

戰船就是軍士們的家,它能夠容納八百多名作戰或非作戰人員,包括軍官《含醫生》,水手《含見習軍官》,廚師,工匠《主要指木工》外,還有大批能夠登船《陸》作戰,隨時與阿拉伯海盜短兵相接的海軍陸戰隊隊員,只是船上的空間狹小,使得官兵們的生活設施極為有限。作為旗艦,除了該艦艦長與艦隊司令享受專門船艙外,作為軍官可在船頭甲板上的軍官艙裡擁有2到3平方左右的隔間,而普通水手,廚師,陸戰隊員與其他工匠則要擠在小船艙或是吊鋪上休息,同老鼠,臭蟲,以及難聞的腐臭味整日為伴。

作為一座海上的活動堡壘,無論何時何地,“攝政王號”旗艦必須負荷150噸左右的彈藥,巨大軍艦的甲板上下三層,配置著112門鐵鑄或是青銅火炮,每顆炮彈保持在16磅到24磅之間,巨型的36磅炮彈也不少見。單舷一次齊發,其射出的炮彈多達半噸以上。但最讓人恐怖的是上層甲板艙發射臺內,配屬的12門臼炮,它的巨大威力是能投射出64磅的猛烈彈藥,與其他長火炮相比,它的射程卻短了太多,僅僅適宜接舷戰時開始使用。

“攝政王號”的甲板上,作為見習軍官的卡爾松,他剛剛接替連續勞累數小時,需要休息的大副,擔當起旗艦航行官的角色。在顛簸起伏的甲板上,卡爾松藉助油燈昏暗的光芒,開始來回巡視著軍艦水手們的工作。

作為見習軍官,與水手們裝束不同的是,十九歲的卡爾松擁有一身藏青色軍官制服,卻沒有任何軍銜標誌,這表明他並非真正的海軍軍官。他僅僅是馬加拉王家海軍軍校剛畢業的學生,卡爾松必須在一艘軍艦裡,連續服役一年以上,才能等到該艦艦長的見習鑑定書,再由一個軍官團依據那份鑑定書,最終給予該見習軍官是否授銜的決定。

所授的軍銜一般是中尉,但凡由特殊貢獻的見習軍官可以越級到上尉,甚至是少校。卡爾松是1794年西班牙王朝戰爭之後的第一批畢業軍校生,也是期間最優秀的一個。所以幸運的他,被選入一級戰列艦上效力,而且是出征的艦隊司令官旗艦上,這的確讓他本人欣喜若狂,而躊躇滿志。

自從登船的那刻起,卡爾松便盤算著在即將開始的海戰中建立一番功績,讓自己的肩膀上掛起兩顆小銀星。按照王國新近出臺的海軍管理條例,分艦隊指揮官,和2級以上戰列艦的艦長可以直接呈報艦隊司令官,授予在海戰中有傑出貢獻的見習軍官於正式軍銜,而不必再等到服役一年後,透過軍官團繁瑣無比的一系列審查和考核。

或許是想得太多,做例行巡視的見習軍官沒有注意周圍並不太好的環境狀況,在他經過右側船舷的時候,一陣浪花剛好捲起,突如其來的打到見習軍官的頭頂,淋溼了全身。措不及防之下,他的喉嚨中還灌滿了海水,既鹹又苦澀,那是地中海里鹽分太多的緣故。

“咳咳咳……”在又鹹又冰的海水灌進他鼻子的剎那,卡爾松被猛嗆了一下,一陣急促的咳嗽隨之而來。表情異常痛苦不堪的見習軍官忍不住彎下腰,手扶著船舷,竭力吐出該死的海水,他手中的油燈也幾乎把持不住,劇烈的來回晃動起來。

“哈哈哈,”桅杆上下響起快樂的笑聲。

“上帝啊,我看到了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