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的。

基於你是全知的這一前提的應該陳述假定你知道宇宙中的所有東西,你可以絕對準確地預測未來。比如,你或許會想:“我本來不應該在這一週末去海灘的,因為我得了流感,病倒了。我多傻呀!現在我病了,我得在床上躺上一週。”這樣責備自己是不現實的,因為你並不知道到海濱去會讓你病得這麼厲害。如果你提前知道了這一點,你肯定不會這麼做。作為人,你做了一個決定,而你的預感被證明是錯誤的。

基於你是全能的這一前提的應該陳述假定你和上帝一樣是無所不能的,你有能力控制你自己和其他所有人,以達到你的每一目標。你發球失敗,退了回來,你聲稱:“我不應該發球失敗的。”為什麼你不應該?難道說是你的球技高超,不可能失敗嗎?

很顯然,這三種範疇的應該陳述所產生的都是不合適的內疚,因為它們並不代表明智的道德標準。

除了認知扭曲之外,還有其他幾種標準可以幫助你把反常的內疚與健康的懊悔感或遺憾感區別開來。這些標準包括你消極感情的強度,持續性和後果。讓我們用這些標準評價一下一位52歲的名叫賈尼絲的結過婚的語法老師所產生的不勝任感。賈尼絲好多年以來就一直嚴重抑鬱。她的問題是,她一直為15歲那年她有兩次順手偷了商店的東西而耿耿於懷,儘管從那以後她一直都小心翼翼地保持著誠實,她還是抹不去那兩次事件的記憶。內疚所激起的想法總是讓她苦惱:“我是一個賊。我是一個騙子。我不好。我是一個壞傢伙。”內疚所帶來的苦惱如此巨大,以至於她每天晚上都祈禱上帝,讓她在睡夢中死去。每天早上,當她活著醒來時,她都會非常地失望,她對自己說:“我是這麼壞的一個人,連上帝都不要我。”在極度沮喪中,她終於拿起了她丈夫的手槍,對準自己的心臟,扣動了扳機。槍沒有響,子彈也沒有射出來。她沒有用好槍,她感到徹底被打敗了:她連自己也殺不了,她放下槍,絕望地哭了。

賈尼絲的內疚是不合適的,這不僅僅因為它明顯是扭曲的,而且因為她的感受和她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的強度、持續的時間和結果。她所感受到的東西不能視做是對實際偷盜事件的一種健康的懊悔和遺憾,而應該看做是一種對自尊的不負責任的貶低,這種貶低矇蔽了她,而且也遠遠超出了實際的過錯。其內疚最終造成了一種可笑的後果——她相信她是一個壞人導致她試圖殺掉自己,而自殺又是一件更具破壞性的更無意義的行為。

內疚迴圈

即便你的內疚是不健康的,而且是基於扭曲思想的,一旦你有了內疚,你就會陷入一種幻象,這種幻象能夠使內疚顯得很有根據。這種幻象可能非常強大,也非常具有說服力。你的理由是:

1。 我有一種內疚,覺得應該受懲罰。這表明我很壞。

2。 由於我壞,所以我應該承受痛苦。

這樣,你的內疚會讓你相信你是壞的,並讓你進一步產生內疚。這種認知情感鏈把你的思想和你的感受連結在了一起。你陷入了我稱作“內疚迴圈”的迴圈系統之中。

情感推理鼓勵了這種迴圈。你下意識地假定由於你有一種內疚,所以你肯定有某些短處,應該受到痛苦。你的理由是“我覺得自己壞,所以我肯定是壞的”。這是不理智的,因為你的討厭自己的想法並不必然表明你確實做了壞事。你的內疚只表明你相信你做了壞事。實際情況或許是這樣的,但是經常卻也並不是這樣的。比如,有些孩子經常由於父母疲勞發火或誤解了他們的行為而受到了不合適的懲罰。在這種情況下,可憐的孩子所產生的內疚顯然並不表明他們做了什麼錯事。

你的自我懲罰行為模式強化了這種內疚迴圈。引起內疚的想###導致無效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又強化了你的信念,讓你認為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