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經是可以承受的。〃
說完希爾斯掉頭去看一個女人從一個小坡上滑下來,馬爾科姆盯著他,呼吸著冰冷的空氣,頭腦裡卻充滿熱情。
恒生指數新增了一個350億美元的公司,馬爾科姆就從中掙到了2000萬。希爾斯說的沒錯:日本現有15家建立在科技和電腦基礎上的大公司,總值接近5000億。它們不在任何指數當中,因為它們是新興起來的。到現在為止,日經指數一直把它們排斥在現有的老式大公司集團以外,但是這15家公司最後都是很有可能進入日經的。
第五部分 第67節:一筆投資
馬爾科姆往後靠在椅背上,已經忘記自己滑雪板的分量了。
如果他可以透過一家加入恒生指數的IT公司掙到2000萬,那可以從15家加入日經的公司身上掙到的會是什麼呢?
馬爾科姆神經質地閉上眼睛,睜開,然後又重新閉上。他稍微等了幾秒鐘,重新睜開眼睛,然後看著電腦螢幕。那上面的綠色數字沒有變化,也沒有說謊。
()
他的心在劇烈跳動,感覺吞嚥口水好像都很困難,放在椅子下面的雙腳也不停踩踏著地面。現在是晚上9點多,公司裡已經空了下來,而他卻在盡力控制住自己,不讓自己跳起來然後喊叫著告訴全世界他剛剛發現了什麼。因為這不只是大發現,而是巨大的發現。它的規模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不僅東京沒有,在華爾街、在倫敦,在任何地方都沒有出現過。
他發現的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筆交易。而且如果真的發生的話,時間會在兩個星期之內。
他按下了鍵盤上的列印鍵,聽著財務室裡印表機開始工作的聲音。就在等它列印的時候,他又在腦子裡回顧了一遍想法發展成形的過程——從兩個星期以前他和希爾斯在室內滑雪場的纜車上談話的時候開始,直到6小時之前與另一個人的午餐約會。其實是希爾斯給了馬爾科姆重要的線索,他自己只是把說的這些當成了簡單的玩笑,而馬爾科姆卻順著這跟藤蔓摸到了底。
剛才與馬爾科姆共進午餐的不是什麼交易人或是金融家,而是一個記者。這個年輕的日本小夥是一家日本金融報紙的全職記者,也是巴林公司以前一個銷售代表的朋友。
這個年輕人不是什麼銀行業內人士,或許也並不明白馬爾科姆問的那些問題的意義。他對馬爾科姆的回答也沒有越過任何的法律或是道德界線,但是已經足以讓馬爾科姆知道他的猜測是對的。希爾斯當時的說笑完全不是什麼白日夢,看來那些公司有機會,有很大的機會進入日經指數,至少其中有一部分可以。而且會很快——根據這個記者所瞭解的情況,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也就是說日經225會做出一些改變來更好地代表當今的日本經濟。現在日本有很多上1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其中有15家規模大得足以進入日經指數。當這成為現實的時候,追蹤日經的共同基金做出的反應將會和當時恒生指數的追蹤基金一樣。它會買進新公司的股票,賣出被替換的公司的股票。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隻有一家像電訊盈科這樣的公司,也不會只有一個億萬富翁來進行股票的買賣,而是會有十幾家公司。另外馬爾科姆根據與那位記者的談話進行了一番推測——根據他沒說的,而不是說了的東西,所有這些都會很快成為現實。
馬爾科姆關掉電腦,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快步走進了財務室。儘管車禍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他受傷的背部還有點兒疼,不過手和臉部都痊癒了。他在離門最近的那臺印表機上找到了自己要的東西,再次瀏覽了一遍上面的數字。他考慮了ASC可以買進的數額和從哪裡可以買入,還考慮了可以賣出的數額和從哪裡可以賣出,然後根據這些把錢精確地算了一遍。現在他準確地知道他們可以掙到多少,還有需要冒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