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王氏的話,李治並沒有感到同情,相反他感到很不解。

“管好後宮,跟長樂和晉陽有什麼關係?”

“她們倆又不在宮裡住,難道你非要將她們倆壓服,才能管理好後宮?”

當然了,不將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壓服,又怎麼能樹立皇后的威嚴?

沒有皇后的威嚴,又怎麼能管好後宮呢?

王氏就是這麼想的,但是皇帝卻在反問他,也就是說皇帝並不認同這一點。

王氏連忙道:“臣妾沒這麼想過,臣妾今天之所以去武才人的寢殿,真的是不知道武才人的兄長參與了謀反。”

“臣妾只是擔心武才人在宮裡出什麼事,會影響到陛下的名聲,絕沒有跟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為難的意思。”

李治相信王氏確實不知道武才人謀反,不然她不可能前往武才人的寢殿,王氏確實是蠢了點兒,但也沒有那麼蠢。

但是他卻清楚王氏今天去武才人寢殿的目的,無非就是想拿長樂和晉陽立威。

李治沉聲道:“母后薨逝時,朕才八歲,父皇又忙於政事,朕與兕子相伴一起長大,姐姐常入宮照顧朕和兕子。”

“若皇后與朕的同胞姐妹有怨,你說朕是換皇后,還是換同胞姐妹?”

同胞姐妹是父母生的,又怎麼可能換呢?

王氏連忙道:“臣妾知道錯了,臣妾一定會好好對待長樂姐姐和晉陽妹妹的。”

李治點了點頭:“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是,臣妾告退。”

王氏福身之後緩緩退出了昭德殿,心裡頭拔涼拔涼的。

她沒見過長孫皇后,然而自從嫁給李治之後卻聽到過很多關於長孫皇后的傳聞。

在她做晉王妃的時候,她對那些傳聞倒也並不怎麼感興趣。

但是,在她做了太子妃之後,就對長孫皇后的傳聞格外感興趣了。

長孫皇后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不僅在後宮一言九鼎,還能對朝政施加影響,孃家長孫家更是一躍成為長安城裡最顯赫的家族。

大唐皇后之尊貴可見一斑。

做了太子妃的王氏自然也在嚮往成為皇后的那一天,婆母已經為她立下了榜樣,開拓了先河。

然而,此刻她才突然意識到,自己這個皇后和長孫皇后並不一樣。

回到兩儀殿側殿的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倒是直接將這事拋到了腦後,對於太子妃王氏的敵視,她們並沒有放在心上。

就王氏的心眼兒,等她做了皇后只怕也沒有那個時間精力她們姐妹倆,不說別人,蕭良娣一定會被封為妃,光是蕭氏就夠王氏喝一壺的。

李治的登基大典在太極殿隆重的舉行。

先帝的嬪妃也搬離了皇宮,該去親王封地與兒子團聚的會在侍衛的護送下直接離開長安,大多數嬪妃會被送往感業寺。

眼見裝病沒有起到作用,武媚娘炫了兩碗飯,然後跟著大部隊搬去感業寺。

她的馬車在宮門處停了下來,她掀起車簾正好看見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的馬車正在出宮。

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也離開皇宮了,不過她與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在寢殿裡,她再次見識到了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的尊貴,連未來的皇后都要退讓!

雖然先帝駕崩了,但是新君繼位之後,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依舊那麼尊貴那麼顯赫。

她出宮是要去感業寺,從此與青燈古佛相伴,沒有離開感業寺的機會,很快就會被世人遺忘,在那個僻靜森嚴的寺中慢慢凋零、枯萎、腐爛。

而晉陽公主和長樂公主雖然離開了皇宮卻隨時都能入宮,無論在宮裡還是宮外依然如眾星捧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