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沉穩的點頭道:“不錯,就是此人,朕聽聞他精於戰陣,胸有韜略,是個大將之才。”

竟然真的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也不知道是誰向陛下舉薦了一個小小中郎將。

這不是胡鬧嗎?

出征是何等大事,豈能讓一個小小中郎將做副帥?

皇帝竟然還真的當著宰輔的面將這個人選提了出來。

褚遂良拱手道:“陛下,蘇定位只是左衛中郎將,資歷不足,官職低微,哪有資格做副帥?”

于志寧和高季輔聽了很是無語,一箇中郎將哪有資格做副帥出征?

別說做副帥了,做先鋒大將都有些勉強。

“陛下,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輕忽,副帥的人選十分關鍵,梁建方等人都是沙場老將,屢立功勳,不比一箇中郎將更有資歷更有威望?”

房玄齡和李績聽了皇帝的話並沒有急著說話,而是認真的思索起來。

他們自然知道蘇定方這個人。

蘇定方確實只是一箇中郎將,並非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行,而是一直沒有機會大展身手。

不,蘇定方曾經有過機會大展身手。

李治沉聲問道:“朕知道他只是一箇中郎將,朕想問的是他能力如何。”

于志寧拱手道:“陛下,先帝選賢任能,蘇定方若是有能力有資歷,早就升為將軍、大將軍了,又豈會只是中郎將?”

李治並沒有理會於志寧,而是看向房玄齡和李績,沉聲問道:“房相,李卿,你們怎麼看?”

房玄齡拱手道:“蘇定方最早跟隨竇建德,竇建德兵敗被殺之後,他又跟從竇建德麾下大將劉黑闥。”

“此人雖然年輕卻十分勇武,能力卓著,是難得的英才。”

“劉黑闥兵敗被殺,蘇定方就歸隱回鄉了。”

“先帝也聽聞過蘇定方之名,登基之後徵召蘇定方為任匡道府折衝,後隨衛國公徵東突厥,立下大功。”

李績回憶道:“當年滅東突厥之戰,蘇定方在衛國公帳下聽命,他曾向衛國公請教過兵法,衛國公對其讚賞有加。”

“因為他有勇有謀,衛國公以他為先鋒探路,他只率數百騎突襲了東突厥牙帳,殺的頡利可汗和義成公主只帶著親信侍衛倉皇逃走。”

“隨後衛國公率領大軍趕到,東突厥潰不成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隨後頡利可汗收攏了一萬餘殘兵想要渡過大漠,臣率軍堵截,可惜沒能抓住頡利可汗,頡利可汗又逃往靈州,最終被張寶相俘獲,東突厥徹底滅亡。”

蘇定方這傢伙果然不是平庸之輩,李治也不禁聽的熱血沸騰,連忙追問道:“後來呢?”

李績解釋道:“他因戰功升為中郎將。”

李治聽了不由皺眉:“只是升為中郎將?”

平心而論,以蘇定方這一戰的功勞,只是被擢升為中郎將,他覺得封賞的太輕了。

房玄齡解釋道:“他在突襲了東突厥牙帳之後,曾縱容手下掠財,陛下念其功勞沒有追究,擢升為中郎將。”

縱容手下掠奪財物,這事可大可小。

水至清則無魚,將士們浴血沙場,打贏了仗搜刮戰利品發筆小財,這其實是常有的事,只要不過分,上頭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治雖然沒有領過軍,對這些事也不是一無所知。

隨即,他就品出味來了。

蘇定方沒有根基,沒有山頭,隋末戰亂也沒有歸順唐軍,反而歸隱回鄉了。

突然立下這麼大的功勞,蘇定方遭到嫉妒和排擠。

當初蘇定方就被擢升為中郎將,此後再也沒有受到重用,也沒有升過官,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