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力排眾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高延壽、高惠真歸順大唐之後,李世民等人對高句麗的軍事力量已經十分了解。 唐軍一往無前的進軍,沒有遭到高句麗的大軍阻擋。 至此,李世民等人也明白了淵蓋蘇文的打算,淵蓋蘇文是將所有的兵力集中在了王都,打算在王都來一場決戰。 這一場決戰將決定高句麗的歸屬! 對於這一場決戰,李世民感到十分期待,他並不擔心淵蓋蘇文集中兵力決戰,他更擔心淵蓋蘇文帶著大軍東躲西藏搞游擊戰。 因為他對自己的大軍充滿了信心,顯然淵蓋蘇文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浩浩蕩蕩的大軍逼近了平壤城。 張亮的水師早已經佔據了長口,距離平壤城不過二百里之遙,原本張亮以為水師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距離平壤城又這麼近,淵蓋蘇文肯定會派兵來征討。 卻沒想到,平壤城根本就沒有不搭理他。 不過,張亮也只是佔據了長口,不敢向平壤城進軍,就他這麼點兵若是敢貿然行動,怕是會直接被平壤城的重兵一口吞掉。 直到,主力大軍的斥候來到了長口,張亮這才知道皇帝已經帶領大軍逼近平壤城。 張亮留下部分兵馬守衛長口城、留守戰船,集結了兩萬兵馬開始朝平壤城進發,準備與主力大軍匯合。 高句麗的十萬大軍早已經回撤到了平壤城,再加上從各地徵調前來勤王的兵馬和王都的守軍,平壤城的兵力達到了十八萬之眾。 十八萬大軍的集結,這讓朝臣和平壤城的百姓安心了不少。 不過,朝堂上,群臣卻還在為出征作戰還是守城而爭執不休。 即便是淵蓋蘇文表示應該出城作戰,也難以平息這場爭執。 因為這場決戰就發生在平壤城下,關係著高句麗的國運,也和每一個朝臣的命運息息相關。 “雖然王都已經聚集了十八萬將士,在兵力上佔據了優勢,但是,臣覺得還是以穩妥為上。” “是啊,高延壽帶領十五萬大軍一朝兵敗,唐軍的戰力不可小覷。” 淵蓋蘇文沉聲道:“高延壽之所以兵敗,是因為他輕敵冒進,中了敵軍的埋伏,所以才兵敗。在出徵之前,我一再的囑咐他不可輕敵,結果卻被他當做了耳旁風。” “莫離支大人既然覺得以穩妥為上,何不據城而守呢?我們有十八萬大軍,又有守城之利,縱然唐軍有火炮,想要攻進來只怕也不容易吧?” 淵蓋蘇文微微搖頭道:“唐軍的火炮確實厲害,不過唐軍若是隻憑火炮就想攻破王都,那是痴心做夢。” “我所擔憂的是唐軍另一種神秘的攻城利器!唐軍在攻打安市城的時候,用火炮一連攻打了五天,安市城都穩如磐石。” “後來,唐軍不知道用了什麼武器,一下子攻破了兩面城門,安市城因而被攻破。” “我就擔心,唐軍也能一舉攻破王都的城門,到時候唐軍衝入城裡,我軍必然士氣大跌,發揮不出兵多的優勢,倒不如出城與唐軍一戰。” “我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平壤城外地勢平坦,無需擔心唐軍佈下埋伏,擺開陣仗堂堂正正的一戰,何懼之有?” 一眾朝臣們聽了不由沉默了,聽淵蓋蘇文說的好像也有道理,只是他們心裡還是有些沒底。 “莫離支大人,唐軍攻佔了那麼多城池,卻只有安市城是被攻破了城門,也許另有隱情,咱們只要守住平壤城幾個月,唐軍必然會退兵,還望莫離支大人三思啊。” 淵蓋蘇文沉聲道:“當時,唐軍派人潛入城門處挖了個洞,然後就發出了一聲震天般的巨響,連城牆都在震顫,近乎倒塌,城門被破開,唐軍蜂擁而入,楊萬春領軍力戰至死,安市城因此被攻破。” “之後唐軍確實未曾用過這種方法攻城,因為沒有城池能像安市城那般牢不可破,或許唐軍用這個方法破城也十分不易,代價不菲。” “但是,唐軍絕對捨得將這個方法用在平壤城上!因為平壤城是王都!” 一眾朝臣們聽了心裡都有些沉重,倘若唐軍真有辦法直接攻破城門,那平壤城確實不好守住。 淵蓋蘇文接著道:“還有一個訊息,你們還不“知道,罷了,就告訴你們吧。新羅金庾信帶領大軍正在攻打南郊,百濟也在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