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喜迎王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城外的敗兵倉皇逃走,城內卻鑼鼓喧天載歌載舞,這是何等的諷刺? 宋孝直嘆了口氣,紙是包不住火的,等會兒訊息就會傳到城裡,待到那時,城中的百姓又會作何感想呢? 事實上,城外的敗兵越來越多,就算是普通士卒也看出來了,援軍極有可能兵敗了! 一時間,城牆上計程車卒們驚慌不已,議論紛紛。 “十五萬大軍,怎麼就兵敗了呢?” “就是啊,援軍兵力遠勝唐軍,怎麼會兵敗呢?” “我們都聽到火炮的轟鳴聲了,肯定是因為唐軍有火炮,所以援軍才兵敗!” “哎呀,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援軍敗兵逃走,我們可怎麼辦?” “是啊,就咱們這點人手怎麼可能抵擋的住唐軍的攻城?” “這些潰兵也是,全都往東去了,為何不來我們烏骨城幫咱們守城?” “他們肯定也是覺得咱們烏骨城守不住。” “哎,唐軍有火炮,還能直接轟破城門,怎麼可能守的住?” 隨著城牆上的議論,訊息也不免傳到了城內。 城內的百姓正歡欣鼓舞呢,突然聽到城樓上傳下訊息說援軍兵敗了。 這訊息當真驚呆了無數人。 每一個人都被嚇了一跳,烏骨城很快就變得安靜了下來,恐慌的氣氛瀰漫了整座城池。 城裡的百姓都感到很不解,那會兒不是說援軍已經取得了勝利嗎? 怎麼這會兒說兵敗了? 就在城內的軍民百姓恐慌不已的時候,高延壽帶著親兵來到了烏骨城的城樓下。 見到突然一行騎兵縱馬而來,城樓上的人都緊張不已。 宋孝直高聲喝問道:“來者何人?” 高延壽仰起頭來,高聲道:“我乃高延壽!” 城樓上的人聽了不由都大吃一驚,來人竟然是高延壽! 高延壽都跑了過來,那麼援軍是兵敗無疑了。 宋孝直鼓起勇氣來問道:“原來是高大帥,前方戰場現在什麼情形了?” 已經投降了大唐,自下山來烏骨城的路上,高延壽心裡早已經變得坦然了,高聲道:“唐軍天威不可敵,十五萬大軍已經潰敗,我與高惠真順應時勢歸順了大唐!” 連援軍的統帥都投降了大唐,城樓上的人聽了已經徹底絕望了。 高延壽接著道:“大唐皇帝陛下胸懷四海,寬仁愛民,不遠烏骨城遭兵災之禍,特意遣我來勸降。” “宋城主,烏骨城本就沒有多少守軍,軍備也不齊整,面對唐軍的進攻連一天半天都守不住,想必宋城主自己也明白這些。” “大唐皇帝陛下已經承諾,烏骨城選擇投降,大軍入城絕對秋毫無犯!” “所以,我勸宋城主還是順應時勢,開城投降吧,也免得城裡的百姓遭殃。” 城樓上的將領們全都看向了城主,目光有些複雜。 其實在猜到援軍已經兵敗之後,宋孝直已經在思索這個問題了。 烏骨城是絕計守不住的,要麼棄城而逃,要麼投降大唐。 無論如何選擇都不光彩,但是真正讓宋孝直心中震動的並不是烏骨城的得失。 唐軍這一路勢如破竹,然後又輕鬆了擊敗了十五萬援軍,這讓他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感覺。 之前,哪怕知道大唐東征,大家其實也沒那麼緊張,畢竟前隋三次東征都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這一次大唐東征卻與前隋完全不同,加上水師也就出動了十幾萬兵馬,卻短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果,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相對比而言,高句麗看上去真的是日薄西山,氣數將盡。 短短的時間內,宋孝直心思電轉,嘆道:“高大帥說的有道理,為了城內的百姓,我們直接開城投降,還望皇帝陛下能信守諾言。” 高延壽聽了不由大喜,勸降烏骨城雖然算不上大功一件,但這畢竟是皇帝第一次交給他差事。 高延壽高聲道:“你們儘管放心,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說大軍秋毫無犯就一定會秋毫無犯。你們速速開啟城門吧,我這就回去稟報皇帝陛下!” 說完之後,高延壽也不耽擱,興沖沖的返回去報信。 城樓上,宋孝直環顧左右,問道:“開門投降,你們沒什麼意見吧?若是有誰不願投降,我也不勉強,趁現在唐軍還沒入城快點離開吧。” 幾個將領聽了齊齊搖頭。 “唐軍兵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