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齊聚(第1/2頁)
章節報錯
棉衣都發放之後,房遺愛就放心的離開了火器營。 因為他覺得朝中馬上就要有大事發生。 雖然天氣有些寒冷,但是長安城仍然熱鬧非凡,一如往常。 走在街上,房遺愛甚至聽到有人在議論棉花。 棉花的名頭雖然早就傳開了,但是真正體驗過棉衣的人畢竟很少見,大家也只是聽說過而已。 但是,這一次不同,一下子上萬斤棉花賞賜了下去,棉花也就不再那麼罕見了,體驗過棉花的人就更多了起來。 棉花柔軟又保暖,名聲和口碑當然一下子就立了起來。 朝臣們對此十分關注是想知道棉花到底是不是於國於民有利。 商人們對此十分關注,是想知道這其中到底有沒有商機。 普通百姓對此也十分關注,因為這與他們也息息相關,畢竟誰想在寒冬時節挨凍呢? 所以,長安城裡關於棉花的議論再次熱烈了起來。 相比以前的懷疑,現在更多的是讚揚。 長安的百姓讚揚棉花的保暖效用,討論著棉花何時能夠推廣開來,何時才能走進普通人家。 由此可以看的出來,百姓對棉花充滿了期待。 一路聽著百姓的議論,其中也不乏誇讚他的,房遺愛心裡還是很欣慰的。 有了李世民強有力的推動,讓百姓都知道了棉花的保暖的好處,棉花自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開來。 棉花毫無疑問是好東西,不但保暖作用好,織成布也是很好的布料,至少比如今百姓們常穿的麻布要好的多。 不知道歷史會不會記上一筆,也不知道人們會不會記得他,但是房遺愛仍然覺得很高興。 惠及了無數百姓,這也許就是穿越者的意義吧。 回到國公府,房遺直急切的拉著房遺愛小聲道:“我今天出去打聽了,沒聽說陛下要徵遼東。”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房遺愛拍了拍大哥的肩膀,說完之後就徑直回了自己的院落,只留下了房遺直一臉懵逼。 李世民賞賜了棉花就是要讓群臣體驗一下棉花保暖的效用,所以被賞賜的群臣並沒有將棉花供起來,而是製成了棉衣。 在這嚴寒的冬天,棉衣到底保不保暖,保暖的效果到底好不好,一試便知。 兩儀殿,李世民正在翻看最新送上來的奏章,其中不少吹捧棉花的奏章。 什麼棉花是百姓之福,是社稷之福,什麼天佑大唐,什麼陛下仁德,天賜棉花,各式各樣的吹捧看的李世民心曠神怡。 當然了,不少奏章也為房遺愛表功。 將所有的奏章看過之後,李世民的心情不但沒有平靜下來,反而更加的激動。 李世民喃喃道:“等了那麼多年,時機終於到了。” 對於征討遼東,他自己心裡默默的籌劃了很多年,從沒有和誰商討過,因為他知道很難得到其他人的認同。 隨著大唐日益鼎盛,國庫日益富足,他想要征討遼東的念頭就愈加的堅定。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群臣會反對。 雖然以他如今朝廷的掌握程度,也能力排眾議強行發動遼東之戰。 但是他還是想獲得更多的支援和認同。 想到這裡,李世民就不由得想到了火炮。 當初房遺愛製造出了火炮,他非常的激動,因為他敏銳的意識到了火炮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如果征討遼東,火炮一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而火炮的出現,也讓他更有信心說服群臣。 徵遼東還有一大難題就是嚴寒,而如今房遺愛又找到了保暖的棉花。 這一切讓他感覺就跟天意一般。 大朝會如往常一般到來,一眾朝臣們不免再次提起了棉花,無一例外都是誇讚。 明年春天推廣種植棉花也再任何無反對的聲音。 大朝會有條不紊的進行,只不過李世民卻難得的有些心不在焉。 大朝會結束之後,李世民卻突然來了精神。 大朝會結束了,但是一眾朝廷重臣卻被宣召去兩儀殿議事。 一眾朝廷重臣一起前往兩儀殿,心裡卻都感到很疑惑。 議什麼事? 唯一房玄齡心中沉甸甸的,有了房遺愛的提醒,他很敏銳的意識到了,皇帝很可能是要攤牌了! 皇帝肯定是要商議征討遼東之事! 即便是沉穩如房玄齡,臉上都禁不住帶了一絲凝重。 對高句麗動兵絕對算是近十年來最重大的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