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訊息,經局黨委研究決定,我南港市局正式啟動dna生物物證鑑定實驗室建設。考慮到投資比較大,籌建工作由孟局親自牽頭,你負責具體實施。
為了搞dna鑑定,為了提高我們在物證鑑定和法醫檢驗技術上的整體水平,市局準備了近四年,你一樣準備了近四年。勒緊褲腰帶,其它地方省省,鑑定檢驗中心我們能搞起來,相信一定能發揮出作用。不過你第一套方案裡提到的dna資料庫,我們心裡真沒底,想再次聽聽你的意見。”
在所有案件中,前科人員再次犯罪佔很高比例。
且重新犯罪的罪名集中,其中重新犯盜竊罪的前科人員佔總數50%以上,搶劫罪、詐騙罪和涉毒罪依次排在二至四位。
正因為如此,刑偵部門把刑事特情、陣地控制、刑嫌調控作為很重要的基礎工作,治安部門尤其基層派出所,把轄區前科人員管控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前科人員那麼多,警力那麼少,光靠盯是盯不住的,所以有條件的公安局全在搞前科人員指紋庫。
如果他們再犯罪,在作案現場留下指紋,那麼一比對就能比對出來。
可越是慣犯,反偵查能力越強,要是他們戴手套作案,指紋庫就發揮不出作用。於是國外同行想到了dna,跟建指紋庫一樣建dna資料庫。
這需要錄入大量前科人員的dna資訊,要採集檢驗大量dna檢材。
錄少了不管用,錄入多了需要投入鉅額經費,相比之下,建dna生物物證實驗室遠比建dna資料庫容易多了。
要砸錢的,而且要源源不斷往裡砸,局領導不敢輕易採用第一套方案可以理解。
從長遠計,早一天建資料庫比晚一天建好。
韓博想爭取一下,舉例道:“陳局、孟局、韋支隊、董主任,相比建dna實驗室,我們現在建dna資料庫確實有些超前。事實上直到去年,703才真正開始建全國第一個用於實戰的犯罪dna資料庫。
一共六個人,引進一臺200多萬的基因分析儀,配備了一些輔助裝置。自動識別儀改變了過去人工操作dna的階段,其代價也頗為昂貴,建立一個人的dna樣本大概需要200元,他們制定的目標是五萬人的樣本。”
五萬人,一人200,光檢驗錄入成本就需要一千萬,這是什麼概念!
陳局微微皺起眉頭,孟局和韋支隊若有所思,董主任掏出香菸示意他接著說。
“東海是大都市,本市人口多,外來人口更多,各種案件自然少不了,1900萬資金沒多久就花完了,效果卻像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反應,分局縣局送去的樣本沒有一起比對吻合。許多同志聽說裝置那麼貴,建庫成本那麼高,調侃說這不是燒錢嗎,實驗室的同志壓力非常大。”
韓博話鋒一轉,接著道:“今年1月22日,青譜區一家卡拉ok有一名從事,從事陪唱陪酒的女子在包房裡被殺,法醫從其大腿根部取到了兇手的精斑。分局偵查員天天加班,每天晚上送來樣本,先後送去200多個樣本。
當時市局資料庫裡只有一萬來個樣本,一時沒有對上,許多人覺得dna沒什麼效果,調侃說沒有什麼花頭,也不抱希望了,此後便不再送樣本。實驗室周主任為此苦不堪言,只能默默地工作設法改變這種窘困的現狀。
他帶領團隊開始為基層刑隊技術員辦培訓班,親自上課介紹dna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取樣和具體指標,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血樣必須及時送去。
培訓結束之後,基層偵查員認識到dna的重要性,明白它必須建立在資料庫紮實的樣本基礎之上。不久,青譜又送去一批樣本,其中有一個盜竊手錶的嫌犯在銷贓時落網,其樣本與ktv包房女被害人身上採集的精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