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現在他們的孩子報名當兵行不行。
軍官此行的目的就是要透過彰顯部隊對軍人的重視來徵兵,他立刻與鎮長里長開始解答百姓的問題,並且呼籲百姓們響應光復都督府的號召,讓他們的孩子踴躍報名參軍。
不僅僅是平安鎮,在整個廣東各地,新一輪的徵兵行動都在展開。原本總參謀部認為山區的百姓們或許會更積極的報名參軍,可沒想到資料收集上來之後,珠江三角洲實施了授田令的地區報名一點都不比山區差。如果僅僅計算從軍的總人數,平原地區以徵集了五萬新兵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山區徵集的兩萬三千新兵。
在中央委員會議上,廣東省長畢慶山有點愁眉苦臉的說道:“都督,這可是損失好多的稅收啊!”
韋澤笑道:“你以為我只讓他們打仗不成?那可就太小看勞動力了。等他們退役之後,我們會給退役的軍人安排工作,他們就會到工廠、礦山去工作。他們中的很多人如果有相關的文化知識,我們還會讓他們在各級行政部門去工作。咱們不相信自己的軍隊,難道還要相信那些讀了幾天破書就覺得自己了不起的那些士紳麼?”
畢慶山卻沒有韋澤這麼樂觀,軍隊的服役期現在定為五年。也就是說,大量的軍人退役需要等到五年之後了。遠水解不了近渴,更不用說五年後的遠水了。
韋澤看出了畢慶山的態度,他勸道:“畢慶山同志,廣東從來不是一個單純靠種地的省份。他自然有得天獨厚的好處。”
“好處在哪裡?這麼多糧食到底怎麼解決?”畢慶山並沒有被韋澤說服。
韋澤正色答道:“糧食有的是啊!我們打通了去越南的海路之後,可以從越南買稻米。有了服從命令聽指揮的軍隊,發展軍工業不過是兩三年的功夫。那時候我們能夠造出大量的船到越南去做生意,你算算這筆賬。這可是再划算不過的買賣了。”
畢慶山嘆口氣之後答道:“還是太久!”
“那就熬過去這一段!咬著牙熬過去!”韋澤回答的極為堅定。
第106章 第三次大煙戰爭(七)
大沽口炮臺失守的訊息傳到北京城的訊息震動了滿清朝廷。這幾天,太監們走路都格外的小心,生怕一時引起的氣急敗壞的皇帝注意,接著就會被命令拖下去打死。當然,這等窩裡橫明顯解決不了問題。咸豐可以輕鬆的把整個宮內的太監全部殺光,卻沒辦法動洋人分毫。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六日內指派全權大臣談判。俄、美的照會還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咸豐帝一面命令清軍在天津、大沽設防,一面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並把希望寄託在俄、美公使的所謂“調停”上。英、法侵略者並無談判誠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緊軍事準備。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臺,駐守各炮臺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但譚廷襄等毫無鬥志,棄守逃亡,加以炮臺設施陳陋,孤立無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
咸豐皇帝覺得事情明顯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此次英國的態度立場如此激烈,提出的理由就是關於換約的事情。1840年第一次大煙戰爭中滿清戰敗,與洋鬼子簽署了一系列的條約。滿清方面自然覺得憋屈,所以在條約執行中是能拖就拖,能緩則緩。他們打的算盤是想把這些條約給拖黃了拉倒。
事實證明,這麼做也有一定的效果。洋人依舊被擋在中國之外,極少有洋鬼子能夠進入中國。甚至越來越猖獗大煙貿易,因為清廷從大煙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