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這個功能倉內一共安置了四臺900毫米級別的離子推進器,兩主兩副,一旦在太空中發生無法逆轉的災難時,我們的宇航員可以進入到這個小小的功能倉內,利用這個功能倉進行逃生。”

“這個功能倉內的四臺離子推進器足以保證將這個功能倉在三個月的時間內返回到地球。在這個功能倉內除了這四臺離子推進器之外,還有一臺可以供八個人需求的氧氣發生裝置,還能儲存夠四個人生活三個月的水和食物。同時在艙壁內部,還有八個手提式核電池,這八個手提式核電池以及儲存的離子推進器燃料,可以間斷的為兩臺離子推進器提供三個月的動力,當然,這個功能倉的外部還有一對小型太陽能電池翼,可以為功能倉提供一定的電量!”

施密茨博士笑呵呵的說道:“船首和船尾的兩個動力功能倉都是一樣的,是主飛船上最大的兩個功能倉,在出現意外的情況下,這兩個動力艙都可以成為宇航員最後的方舟。不過要真的是發生意外的話,雖然這兩個功能倉能夠為我們的宇航員提供最後的保命措施,但宇航員在那裡面待著肯定是非常不舒服的,除了氧氣之外,水和食物都必須要限量供應才可以。所以,我們祈禱最好不要出現那些無法挽回的災難!”

唐風他們幾個人都點了點頭,知道施密茨博士的這種設計幾乎已經是無懈可擊了。在太空中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如果主飛船出現問題,那麼船頭船尾的這兩個動力功能倉就能成為單獨的飛行器,並且在啟動緊急程式之後,可以自主根據導航程式返回地球。

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設計,錯非也就是這種大型航天器才能夠讓這些功能倉擁有這樣的逃生能力,要是換成其他的航天器,比如說國際空間站上的功能倉,最多也就是讓宇航員直接返回地球,就好像那部好萊塢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所拍的那樣。

這麼一比較,火星飛船無疑要比國際空間站先進了許多。

施密茨博士繼續說道:“其實你們看我這艘飛船的設計就能看出來,主飛船的這十六個功能倉都是可以單獨分開進行飛行的。比如說船首的副離子發動機功能艙後面就是小型核電站功能倉,如果發生意外了,宇航員要是能夠保住這第二個功能倉,那麼他們甚至都可以繼續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之後再返回地球,因為在這個功能倉中除了安放了一臺100兆瓦的小型核反應堆之外,還有足量的水和食物的儲存,加上前面的副離子發動機功能艙,這完全就是一個小型探測飛船的組成結構。”

頓了頓,施密茨博士繼續說道:“船尾也是這麼設計的,與主離子發動機連線的主燃料艙和另外一個小型核電站,其實也是為了應對意外而這麼設計的。當然,輪圈艙因為不具備動力,因此輪圈艙是無法成為逃生艙室的。”

“此外,除了船首和船尾的功能倉可以作為逃生裝置,我們的新型登陸器其實也可以作為逃生裝置。這種新型登陸器現在正在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的車間內製造呢,雖然是月球登陸器,但這種登陸器是擁有獨力發動機的航天器。個頭雖然不如太空梭那麼大,但裡面的空間卻是比太空梭一點都不小。因為我們要登陸的星球除了月球就是火星,月球是根本就沒有大氣,而火星的大氣乾脆就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所以我們在設計這款登陸器的時候,根本就無需考慮厚重的防高溫層,而且這臺登陸器也是採用最先進的鋁鋰合金製作的,因此這種登陸器的個頭會更大,但質量卻是更輕。”

施密茨博士又拽過來一張畫報,上面是一個類似於太空梭模樣的航天器,只不過這個大傢伙比太空梭少了一對翅膀。

“這就是我設計的登陸器,因為採用了鋁鋰合金,同時比太空梭少了一對沉重的機翼,再加上這個大傢伙是採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