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就該建立政府了,我的意思是先成立個大明王國政府……須得設立內閣,宰相一職不如就由軍師和慕文來做吧。”
宰相啊!
左宗棠和劉鵬互相看了一眼,都在憋著笑呢!宰相一職被朱元璋廢了以後,已經好幾百年沒有在中國出現了,雖然明朝後來是有內閣首輔的,但畢竟沒有宰相名號,至於清朝乾脆連名義上的宰相都沒有了……
“內閣之下應該設立財政部、外交部、商務部、司法部、內政部、工業部、交通部、教育部、建設部、農林部等十部,每部設尚書、侍郎各一名。各部之下,再視情況設立若干司局。”
之前的蘭芳大公國內閣之下也有部,一部之長稱大臣,那是為了體現蘭芳是英國藩屬,所以才模仿英國的官號。現在是復明,自然要用尚書這個稱謂了。不過各部的設立和職責卻依然是西式的。
“明公,咱們大明內閣之下好像沒有吏部,這官員任命該有那一部負責?”陸培芳皺著眉頭問道。他也是舉人的身份,投靠朱濟世雖然沒有左宗棠早,但是出力並不小,他兒子現在還在白雲山和清軍苦戰呢!這個宰相沒有份兒,總該有個尚書吧?滿清的六部是以吏部為首,所以他的心理價位就是吏部尚書。可是朱濟世計劃中的內閣卻沒有吏部這個衙門,自然也沒有吏部尚書了……
“這大明的官員任命、考核、晉升,並不是由一個衙門總攬的。”朱濟世摸著鬍子思索著道。
對一個政權,一個國家來說,吏治無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如果一國官吏都是腐敗無能之輩,再好的制度都不會給國家帶來多少進步,甚至還不如糊里糊塗將就著過日子比較好。
而滿清和前明的衰弱,很大的原因便在於吏治。朱濟世現在想要再興大明,自然不能照搬明清的吏治體系了。(未完待續。)
第235章 秀才為官,科舉進級 第二更
大羅羅、小羅羅一起拜、推薦、訂閱,拜啊拜!
。。。。。。。
“吏治之事,我現在只有一有些想法,說來給諸位聽聽,”朱濟世思索著道,“無論是滿清還是傾覆之前的大明,都有官吏之分,官分九品十八階,從九品下就是吏。名為官治民,實為官治吏,吏治民。官還有清髒之分,吏則皆為汙吏。因而,明清兩代所實行的其實就是汙吏治民。軍師,陸先生,我說的可對?”
左宗棠和陸培芳都點點頭,汙吏治民的情形他們自然知道,只是要解決這個難題卻很不容易,於是便望著朱濟世,等著聽這位明主的高見。
朱濟世接著往下道“而西洋各國並沒有官吏之分,而實行事務官、政務官制度,事務官皆有考試選拔,政務官則是地方大員,由士紳推舉。地方政府的日常運作皆有事務官負責,大事則由政務官和士紳所組成的議會商量討論決定。”
左宗棠聞言皺眉,“這等辦法倒是新鮮,只是如此一來,朝廷便失去了任命官員之權了……”
陸培芳也道“如此紳權太重,恐怕會壓迫平民太甚,難免紳逼民反。”
朱濟世點點頭,現在的歐洲不正是坐在社會革命的火山口?看看英法等國勞動人民過的什麼日子,就知道現在掌握政權的資產階級的剝削有多兇了。
“我大明當然不能如此行事了。”朱濟世擺擺手,笑道。
“不過也可參考西法行事。使官吏一體,皆有科舉選拔。今後我大明的科舉也設秀才、舉人、進士三級。只要中了秀才便有資格在本地擔任微末小官,負責原來有吏員所任之公務。須任滿五年,官聲良好且能任事者才能考舉人,中舉之後便有資格擔任更高階的官員,五年後若官聲良好,才能考進士,進士及第才有資格擔任知府之上的高官……當然這樣的體制須得逐步實行,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只適用於文官,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