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笑了笑,溫婉的想法總比別人進一步。跟皇帝聊了好一會,外面稟報道:“皇上,戶部尚書容大人求見。”尹恩已經下了戶部尚書的位置了。想想溫婉覺得尹恩也挺可憐的。就因為兒子腦子糊塗,就使得自己那麼多年的努力,化為灰燼。提前養老。

皇帝又跟溫婉談了一下朝政上的事。溫婉聽到兩淮巡鹽史貪汙受賄,已經被押解回京城。皇帝頭疼該派什麼人去。又怎麼杜絕此類現象。去江南任這個職位的,已經不知道倒下去多少個官員了。經皇帝的手,就有四個了。

溫婉對這個比較熟悉,當初在瞭解大齊賦稅構造過程中,是花了大工夫去了解的。得鹽的法子,有四種,分別是:海鹽﹑礦鹽﹑湖鹽﹑井鹽。如今鹽的產量比較少,可人吃飯又離不開鹽,所以有鹽貴如金的說法。

江南卻是產鹽重地。江南的鹽商都是富甲一方,每年朝廷一有災難,籌集善款的地方絕對少不了江南。那事重點籌款之地。

因為溫婉瞭解透徹,所以也知道,‘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兩個專管鹽務的機構。是真正的肥水衙門。朝中很多官員,自降品級也要削尖了腦袋往鹽運機構調職。而這兩個衙門,自然而然,也是貪官最多的地方。

溫婉知道,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天天去抓貪官。而是要將鹽的產量擴大,讓江南不再得天獨厚。才是真正杜絕:“皇帝舅舅,想要杜絕。只有一種方法。”

皇帝眼睛一亮:“什麼方法?”

溫婉說道:“第一,大力發展鹽田,海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第二內蒙,青海,山西、四川等地也有很多鹽鹼地,在這幾個地方大肆發展鹽場,命匠人改進製鹽工藝。這樣雙管齊下,我相信只要鹽的產量大幅攀升。揚州也就不在得天獨厚。淮巡鹽府衙門,也就不再是最肥的衙門。貪官自然也就少了。”

皇帝看著溫婉:“可是技術,也不是說上來就上來的。”

溫婉自然知道:“什麼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只要給他們時間,會做得很好的。”

皇帝點頭,也因為溫婉的話,皇帝也確實下了決心來改革鹽稅這一塊。也因為如此,十幾年後,揚州鹽商,也不再是以富甲聞命天下。御史也不再天天兩眼睛死盯著江南鹽稅。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溫婉想了想,才又接著說:“皇帝舅舅,其實我覺得,有些稅制不大合理。要是可以,最好調整一下。”溫婉給皇帝舉了幾個例子。

皇帝聽著溫婉的話一直點頭,不過,稅改不是那麼容易的。皇帝此時放在心上。溫婉考慮的比較片面,而皇帝需要考慮全面。所以,真要動,還得慢慢完善,一步一步來。

兩人談完政事,皇帝還要處理政務,於是對溫婉道:“溫婉,先回永寧宮,陪舅舅用午膳。”溫婉乖順地應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手機網(qidian)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二卷 一百零六:煎熬

一百零六:煎熬

溫婉陪著皇帝用完午膳,在院子裡走動。

發生在御書房的那一幕,皇帝聽說了。皇帝笑問著“丫頭,你怎麼對徐仲然那麼大的意見?”

溫婉不知道皇帝的意思,以為是在說剛才的事“皇帝舅舅,我對他沒意見啊。只是確實該按照程式來,不能走了後門。我想徐仲然應該能過吧!在我印象之中,這個人是個頭腦聰明,善於謀算的。當官也應該會是個厲害的角色。”

皇帝有心撮合,現在見到溫婉有心,還讚揚出口,更是高興“舅舅也覺得徐仲然是個人才,沒想到溫婉也這麼認為。溫婉,我覺得徐仲然這個小夥子不錯,以後前程也會不差。你看怎麼樣?我覺得挺好的。”晚兩年嫁沒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