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官來記錄吧。”

信王對劉一燝點了點頭然後對談敬說:“談公公請講。”

談敬說:“皇上透過一月的經營,發現做生意獲得利潤不如把銀子放錢莊裡得利息划算,反正都是兩成封頂,干與不幹都一樣,這樣一來會讓做事的人越來越少,建議大家想想辦法。”

劉一燝一邊寫一邊說:“這事下官知道,也早就覺得裡面有問題只是沒細想,先寫下來一會兒商議。”

信王也點了點頭說:“幹事的不如不幹事的,這肯定不行。”

談敬又說:“第二件事也跟利潤封頂有關,這做生意分淡季和旺季,旺季兩成封頂了這淡季的損失就沒法補回來,總的一算很多人可能會虧本,時間長了商家會不滿的。”

朱延禧這時候說:“昨天南北商會的還說到投資沒利潤時的損失問題,下官沒辦法只好說按兩成給他們補足,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不想個好辦法,恐怕商稅局沒開始收稅就要欠下鉅額債務了。”

談敬說:“皇上的第三個建議是把商稅局再分一下,分為工商局和稅務局。工商局專管登記商戶制定規矩,稅務局專管執行規矩,免得執行規矩和制定規矩的是同一個人,引起商戶們的猜測和不滿。”

朱延禧皺眉說:“新事物還不成熟就分家,商家方便滿意了恐怕朝廷事務就會增加,而且兩個部門幹一個部門能幹的事,互相間也容易扯皮。”

葉向高說:“先記錄慢慢商議。”

談敬說:“第四件事跟第三件事有關,皇上準備成立一家公司,要先在朝廷的工商局中登記。”

韓爌詫異道:“皇上想再開皇店只管開就是了,工商局還沒有成立,就算是成立了也只管百姓管不著皇上啊。”

談敬說:“皇上這次不開皇店,他要以普通百姓的名義開一家公司。皇上的意思是要跟普通商家公平競爭,最後找出一個值得推廣的模式。”

葉向高家中有很多生意,知道如果要把生意從小慢慢做大非常不容易,假如能夠把生意好的商鋪像種稻秧一樣移栽過來,那時間和錢財方面不知道要節約多少。於是動容道:“下官還以為皇上把朝中事務推出來是享清閒去了,原來皇上還有這樣的考慮,下官慚愧!”

信王也感動地說:“皇兄真的太好了,忙完一樣又忙第二樣。”

朱延禧也說:“下官一直在朝中,知道這政務院、軍務院、都察院還有聖學院和博學院等,都是皇上一步一步打理出來的,現在只不過是移送到我等手中。現在皇上又要去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準備到時候移給朝廷,這讓老臣感動萬分啊!”

談敬咳了一聲說:“信王和諸位大人且先不要感動,這第五件事是關於銀子的事。去年李起元李尚書在時,從宮中借了七百萬兩,後來沒法還就用遼東遼西二十年的稅收交換,這個就不說了。但後來左光斗左尚書上任後因為湊股份,又向皇上借了五百萬兩。皇上的意思是今年稅收已經上來了,不知道戶部多久能還上?如果不能還上那今年的股份分紅皇上就要按五百萬收紅利。”

這做好事肯定是人人感動,但要錢就讓人不舒服了。信王想了想說:“皇兄要開店,肯定需要大量的銀子,我們商議一下再回復。”

談敬說:“那奴才告退。”

談敬走後,大家都坐在桌子邊沒說話,昨天關於南北商會的事還沒商議個結果,今天皇帝又搞出幾件事還要錢,雖說是建議但誰又能置若罔聞?要錢就更讓人心裡難受了,雖說稅收上來了些,但大頭都在各省的番庫糧庫裡,據說那是要庫存起來免得出現災荒沒有錢糧賑災的保證。押到京裡的把去年虧欠一還就沒幾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