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太原行署和北méng。

這一個多月裡,史明招兵的成果非常大,總共招募了六萬來人,三個師都已經補滿了新兵。只不過,沒有三個月以上的整訓是不會有多少戰鬥力的,這還是因為東北民風兇悍,普通丁壯絕大多數都會打槍,訓練時間要比關內短一些。

關yu衡不僅控制了他的第三團,還成功招攬了興安屯墾區駐索倫苑崇古團和駐葛根廟張毓龍團,只不過屯墾區的部隊不僅武器裝備差,戰鬥力也很弱,不經過一段時間整訓還不能打硬仗。而且,現在已經是冬季,已經不適合步兵長途跋涉作戰。宋哲武電令韓光第,命令關yu衡在大興安嶺中西部建立營地,接收從北méng運來的武器彈yào和糧食,並積極整訓部隊。大興安嶺地區背靠北méng,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那裡將是宋哲武在東北抗戰的前哨基地,必須提前進行經營。

因為,四平失守,中東鐵路南滿段已經已經通車,四平長chun以南地區已經被關東軍控制,吉林東北軍的處境立刻緊張起來。好在因為各地抗日武裝風起雲湧,在穩定後方之前,關東軍還不能大舉東進哈爾濱。而且,此時到底是否擴大入侵東北的戰爭,日軍內閣和軍部意見相左,進入東北的關東軍兵力不足,日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西進錦州,把東北軍的勢力徹底趕出山海關。因此,日軍獨立第四hun成旅團和二十師團十二旅團西調,這才給了還沒有投敵的東北軍一些時間。

只是,日軍雖然短時間內無力東進北上,可是有日軍撐腰的投降的偽軍卻來了膽氣,

東北軍人心已luàn,強大的日軍又大舉開到,可以作為後援,熙洽的幾個新編的警備旅在於大頭的調教下已經逐漸成軍。熙洽覺得,他一統吉林,徹底打垮老長官張作相的時候已經到了。兵比對方多,糧餉比對方足,以強援對無援,熙洽想不出他還有什麼理由不進兵。

他要在一干依然狐疑的觀望者面前,將膽敢反抗他的張作舟、馮佔海一舉消滅。

為此,熙洽把他這幾個月拉起的隊伍統統都組織起來,還要求延吉鎮守使吉興也派了幾個營的援兵過來增援,湊足了五個旅的番號,準備向北開進。

而此時,25旅旅長張作舟率領部隊正駐紮在榆樹縣,而馮佔海的部隊則駐紮在舒蘭和五常地區。這兩路人馬和熙洽的隊伍僅僅隔著一條松huā江。從距離上,馮佔海的隊伍佔著舒蘭,離省城吉林最近,隔著江也就差個百把十里地,而張作舟的隊伍還在舒蘭的西北面,離省城吉林要遠很多。要想從省城吉林北進,舒蘭就是第一站。

因此,戰端一開,於大頭指揮著他的“剿匪軍”過了松huā江,就直撲舒蘭而來。面對洶洶來敵,馮佔海並沒有死守舒蘭,而是把隊伍撤到舒蘭以北的水曲柳一帶。馮佔海這一退,就給於大頭出了個二選一的選擇題。於大頭或者繼續北進50裡,到水曲柳打馮佔海,或者從舒蘭出發,向西北方向繞行150裡攻擊榆樹縣的張作舟。

顯然,馮佔海這一退,就讓於大頭必須同時面對兩個方向的敵手,顧此就容易失彼。無論於大頭攻擊哪個方向,都有可能招致另一個方向敵軍的襲擊。以常理論,水曲柳的馮佔海軍距離更近,繼續向北推進,先行將其擊破較為妥當。如果向西北進軍榆樹縣打張作舟,相距150里路就是兩三天行程,一旦攻擊失利或者陷入拉鋸戰,那麼水曲柳的馮佔海軍就從他的側後殺過來,風險自然要大很多。

然而,隨軍的關東軍顧問認為先打張作舟才是上策。於大頭無奈,只好放棄了近在咫尺的馮佔海軍,僅以一部和馮佔海軍對峙,以主力繞遠路直撲榆樹縣。

吉林老督軍張作相的這群將領們,終於互相拔刀相向,從暗戰變成了明鬥。

……

第五百八十一章 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