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所控制,有了神職人員、貴族和國王的支援,對人們徵收稅款就變得更加容

易。同時,也有利於為了建造宮殿和神廟而徵召勞動力的舉動。

隨著社會組織愈加複雜化,一些階級階層已經脫離開維持生存所必須的活動,

並且有閒暇時間投身於對某些非功利性事物的追求。深受人民崇敬的神職人員潛

心研究了數學和寫作,儘管還有人對這兩門技術是否完全缺乏實用價值,心存懷

疑。因為,這兩門技術的產生事實上是與敬獻給神廟的祭品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那麼,根據裘得的觀點,文化是隨著不斷加快的科技發展速度和文化社會的

整合能力的發展而發展的,同時,也是隨著對知識掌握的加深而發展的。但是,

他也相信,人種學和考古學研究發掘出了人類文化的極端多樣性,如果人們的目

標是建立人類文化發展的完全同步的話,那麼多樣性則成為實現目標的巨大障礙。

為了揭示控制所有型別的社會演化進步的共同法則,他感到,我們必須放棄或忽

略特殊環境和特殊居住群體的個性化特點。

人類學者於連。斯特伍德認為:裘得的觀點缺乏對不同社會的各種特定的演

化形式的研究。並且,他建議用一種多線性的發展模式來取代這一理論。這一新

理論承認不同文化傳統之間存在著差異,但並不認為這些傳統是完全獨特的。有

理由相信,對一種文化進行分析得出的結果完全有可能適用於另一種文化。它要

強調的不是各種文化的特異性,而是它們之中隱含的相似性,這種理論認為:不

同地區的文化傳統可能完全或部分地具有獨特性,同時,可以這樣提問:“在兩

種或更多種的文化之間,能不能發現有意義的,可以程式化的類似點存在呢?”

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似點大概要由不確定因素決定。每一個案例中的某因素都

相同,那麼那個相同的因素或許就是推動文明進步的因素。這種任意性關係不必

具有普遍適用性,因為多線性的發展路線中不存在一個各個時期、各個地點都要

遵循的文化形式。多線性發展路線的作法是:他們比較世界各地區的文化傳統,

嘗試著把世界文化劃分為幾種型別,最終得出每種型別的發展過程的有意義的普

遍性原理。

/* 41 */第六章綜合評價(3 )

裘得的理論忽略環境上的差異,並且假定先進的農業技術在任何地區都是文

明發展孕育的先決條件。而斯特伍德則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並且認為特定環境

下社會發展選擇的形式很可能就是促使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因素。他主張,不是

為所有文化的發展建立一種模式,而是為文化分類,這種分類應該建立在人類文

化學的基礎之上。用這種方法,他把許多複雜的文明歸為一類,如:埃及、美索

不達米亞、中國、秘魯北部、墨西哥高地,這些地區之所以被歸為一類是因為他

們都是以貧脊土地上的灌溉農業作為謀生的基本手段的。這些文明分散在世界各

地的各個歷史時期裡,在社會、政治和技術進步中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相似性,盡

管印加和阿茲特克文明在歐洲入侵時都沒有達到舊世界文明的高度。

從這一點來說,裘得與斯特伍德達成了一致。在貧脊土地上發展起來的這種

灌溉文明確實存在著很多類似的地方,這同時也說明在文化發展的軌跡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