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還好的是,吳莎妮向紀無塵引薦方寶時說過他的情況,紀無塵瞧著他一臉似懂非懂的樣子知道他不明白,便微笑道:“這些功法口訣的意思我會慢慢傳你,當初我上青城的時候,也不過念過初中,是師父慢慢教導我,然後靠我自己去領悟的,還有,你可以去求教你的那位朋友吳莎妮,她的瑜伽練得相當不錯,而且許多的要旨與青城功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倒是可以相互進益。”
方寶頓時想起,當初跟著吳莎妮學瑜伽,她說過瑜伽的最高境界也是“天人合一”,就是身體、心靈與精神完全合為一體,不僅可以激發身體的潛能,還可以增加對惡劣條件的忍耐力,有機會的確可以向她請教請教。
此刻,紀無塵站起身來,從大廳的一角取出了一個長嘴銅壺,然後在茶几上放了一樣東西,但並不是他們平常練習用的茶碗,而是那種乒乓大小的酒杯。
放好酒杯之後,紀無塵說了聲:“看好了。”
右手提壺,左手做了一個起手式,就開始演練起來。
只見他將銅壺舉了起來,平放在頭頂上,左手的大姆指翹著,身子晃動兩步,跟著低下頭去,頭仍然頂著壺底,但用手腕的力控制著銅壺長嘴的出水,離著那小小的酒杯還有差不多半米,一道細細的水線傾射而出,正好裝入那杯中,讓人驚奇的是,那水不多也不少,剛裝滿酒杯,絕無一滴溢位。
方寶見著,頓時瞪大了眼睛,要知道平常的人就算是拿著普通的茶壺要倒得這麼滿而不溢也非常的難,更何況紀無塵用得是長嘴壺,而且還隔著一段距離。
功夫,這是真功夫啊,當目睹到這樣精湛的技藝,對這位師父,方寶立刻肅然起敬,“問道十六式”看來的確是名不虛傳。
演練了這第一式,紀無塵並沒有繼續下去,而是站直著身道:“這第一式叫做龍壺朝聖,當年張天師在青城山創立正一威盟道,這個招式就是為紀念張天師創道而生。”
說著這話,他去潑了酒杯的酒,身體又有了動作,腰肢扭動旋轉,腳法靈敏,圍著那酒杯遊走,而此刻,他手裡拿著的長嘴銅壺也傾倒下來,但並不止只是一下,而是在八個方位各點一下,每次只有一點水線射下,等到他連點八下之後,同樣的情況出現了,那酒杯裡的水剛好滿而不溢。
方寶對於功夫茶道還不怎麼懂,但他絕對是識貨的人,瞧著這一式,心中更是驚奇佩服,要知道每次只控制一點兒水從長嘴裡射出來已經很不容易了,而倒八次剛好滿杯,沒有高深的功夫和長期的訓練絕對是做不到的。
這時,紀無塵又收了式,道:“這是第二式,叫做瑞降赤城,青城山古時又稱赤城山。這招顧名思義,就是希望赤城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八方平安,而我踏的八個方位,就是八卦中的乾、坤、坎、離、震、艮、巽、兌之位,腳法一定要踏實,絕不能錯,這樣才能夠均勻用力,不至於長嘴裡射出的水忽多忽少。”
方寶的資質與功底是紀無塵收徒以來最滿意的,絕學有望得傳,不至隨著自己塵化,心裡當然高興,在講解了前兩式後,便接著演練起來,剩下的十四式分別是碧浪回首、陸羽鑑水、寧封問道、道法自然、氣化三清、青山流水、瑞劍斬石、紫氣東來、龍吟天外、人神合一、鶴翔青城、三清論月、天師擲筆、道行天下。
就和前兩式一樣,這十四式各有各的典故,施展起來的姿式也是不一樣的,十六個動作,紀無塵一邊演練一邊講解,竟花了整整兩個多小時。
到這時候,方寶才深深的體會到,為什麼紀無塵會說這“問道十六式”並不僅僅是茶藝了,因為紀無塵時快時慢,動作舒展而流暢,控制水的流量恰到好處,光有力量是不行的,絕對還有氣息的調整與沉穩平和的心性,這是一種綜合的技藝,也是一種極高深的,自己從來沒有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