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目的就是要透過此次遠征倭國,來實際考驗一番蒸汽發動機是否真的具備了遠洋航行的能力,以便為今後開採呂宋島以及澳大利亞的礦山做準備。

當三艘冒著濃濃的黑煙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跟隨著龐大的船隊進入到萊州海港的時候,立即便吸引住了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的目光。原因無他,這三艘大船由於此刻並沒有升起船帆,再加上它所冒出的黑煙讓人誤以為是起火了,所以才在一千多艘戰船當中顯得那麼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當李世民等人得知這仨艘大船,居然不是以船帆和船槳為動力時,更加是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紛紛要求上船去參觀一番。蒸汽發動機對於李世民以及久居長安的官員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畢竟李恪曾經送給過李世民一輛汽車,而且工部製造局如今也能夠製造的出來。但是船用蒸汽發動機就並非是工部製造局刻意製造的了,畢竟長安深處內陸,又是河流相對偏少的北方,沒有必要重視發展戰船,所以工部製造局雖然擁有李恪送過來的製造圖紙,卻沒有將只作為重點研製的專案。倒是萊州水師這邊的造船廠,對這個蒸汽發動機比較感興趣,但是受研發經費的限制,再加上李恪提供的圖紙只不過是根據普通發動機進行的設想,距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所以研發的進度要遠遠的落後於李恪這邊。

李世民等人在登船參觀過後,立即決定要乘坐這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前往倭國。李恪聽後不僅大感頭疼,要知道這三艘大船原本是用來做實驗用的,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半路上拋錨,還有就是發動機的動力雖然足以支撐整艘船甚至於過載航行,但是航速卻及不上風帆船的速度,雖然船上也裝配有船帆,但是由於甲板之上要給眾多的煙囪留出足夠的地方來,所以船帆的數量也就遠遠的少於其他戰船,再加上使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煙囪的底部溫度很高,所以為了避免將船帆引燃,發動機和船帆是不能同時使用的。

最最令李恪頭疼的還不是這些,這三艘船當初設計的時候是按照運送給養和兵員進行設計的,所有供兵員休息的房間都是可以容納數十人的大房間,需要運送兵員的時候,房間內只要放置上下層的床就可以,而去除了這些床就變成了運送給養的貨艙。李世民乃當今天在,隨同他出徵的則無一不是當今的朝廷重臣,總不能讓他們擠在一起休息睡覺吧。怎奈好話說了無數,李世民就是不肯改變主意。無奈之餘,李恪只好花費了三天的時間,將其中的一艘船進行了一番改建,這才勉強的達到能夠讓這些人入住的標準。

早已經做好準備的二十萬大軍開始陸續的登船,按照早已經選定好出海的黃道吉日,一千五百餘艘大小戰船開始陸陸續續的離開了海港。一千五百餘艘戰船同時在海面上行駛,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遍佈了上百里方圓的海面,場面上極度的壯觀。

如此龐大的船隊在海面上行駛,想要維持好行進中的佇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避免有船隻在航行的途中掉隊,就要將航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慢的速度上。

船隊在抵達濟州島的時候已經到了六月末,整整一個月的航行使得絕大部分從來沒有上過海船的大唐士卒苦不堪言。為了讓士卒們在抵達倭國的時候保持充分的戰鬥力,李世民不得不做出了將船隊停靠在濟州島進行短暫的休整。

濟州島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