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宰食占城(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們就一點不虧,素可泰地區更大、更富庶,也是歷史上吳哥王朝本來的擴張路線。
而吳哥王朝的滅亡,也是因為沒有掌控好素可泰地區,讓傣族人崛起,攻陷吳哥城,國人避入叢林之中。
兩邊聯手,大食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王師範親自領軍,八千蕃漢唐軍將士直撲古笪羅之西的亂軍巢穴。
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兵力永遠不是決定戰爭的關鍵因素。
唐軍忽然一擊,挾雷霆萬鈞之勢而來。
王師範用兵奇詭,盡得兵法之妙,這種風格在中土大戰中吃不開,但在中南半島上雷厲風行。
亂軍正處在開疆拓土的欣喜之中,措手不及,為唐軍突破營寨。
接著便是人頭滾滾。
西南諸蠻經過大唐的改造之後,早已脫胎換骨,紀律更強,裝備更好,猶擅長山林作戰。
亂軍唯一的優勢是人多。
但在猝然襲擊下,人多就變成了弱點,亂做一團,自相沖撞踐踏。
唐軍一擊得手,擒大食法首腦一百多人,連同俘虜一萬三千餘人,皆斬之。
山野叢林為之赤紅。
唐軍的鐵血手腕深深震懾了叢林中亂軍,也震動了內陸的占人,更驚醒了赫薩跋摩。
在此後的兩百多年,吳哥國一直對大唐恭順有加,成為大唐在南洋上另一支點。
強盛的武力才是和平的基礎。
王師範這一刀下去,大食法實力大減。
人心也渙散起來。
吳哥人抓住機會,在王師範的指點下,從北向南驅趕亂軍,擠壓亂軍的活動空間,驅趕向海岸線。
雙方配合緊密,經過三四個月的圍剿,過程中雖然偶有反覆,但戰略是陽謀,一兩次的戰術勝利改變不了結局。
大食法逐漸窮途末路。
突圍出去的精英竄入海上,被盯上來的海寇斬草除根。
歷時近一年,中南半島逐漸安寧。
占城為大唐收復。
王師範名震天下,隱隱與當年南康郡王韋皋相提並論,
王師範獻捷長安,海珠、翡翠、金玉、香料、角牙、鱷皮裝滿整整三十船。
至此,大唐北起窟說島(庫頁島)南至賓童龍、古笪羅,海疆十萬裡,大陸沿海線盡為大唐所取。
海路暢通無阻,海貿大興,無數港口城市在隨後的歲月之中拔地而起。
不過樞密院接受王師範的建議,沒有擢升徐萬峰為朱雀軍指揮使,而是以海盜的身份繼續活躍於南洋。
很多大唐不方便出面之事,多由徐萬峰代勞。
南洋海面上,到處都是海寇的天下,尤其是爪哇人(印尼),生性野蠻殘忍,四處劫掠,是南洋航線上最大的威脅。
最輝煌的時候,劫掠三佛齊,攻打真臘,殺其國主。
以海寇制海寇,自然是最優選擇。
可以肆無忌憚。
給了徐萬峰極大的自主權。
作為補償,徐萬峰五個兒子都賜封為縣公,賞長安宅邸,其女嫁入宗室,榮寵顯赫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