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占城,主要是動用三廣之地的力量,再配之以徐萬峰的海寇,王師範庖丁解牛一般順勢而取。

而占城並沒有多少實力,在周邊也差不多是墊底的存在,歷史上也是被南漢吊打,後被安南崛起的地方政權滅亡。

大唐甚至都沒動用北方主力部隊,當然就沒有耗費多少國力。

呂宋連個政權都沒有,還停留在原始野人狀態,開拓此地,除了先期五百皇城司和宣教司人員,主要是動用世家、商賈、退役將士的力量。

朝廷也沒有花費多少精力。

還順便賣出去一部分退役的二線裝備。

刺激了軍工產業和造船業。

遼北、漠北建城進行了差不多一半,後面可以慢慢來,倭奴可以分一部分下南洋,建造呂宋軍政司以及各大港口。

這個時代人力實在太重要了。

遼北有三十萬的倭奴,李曄仍覺得不夠用。

從漠北、遼北到熊津、東瀛,再到占城、滿剌伽、呂宋,到處都要人。

幸好源經基反應挺快,向朝廷上表願意輸出勞力,但大唐需要支付一定的工錢。

大量的倭人因戰亂而避入關東,導致關東人滿為患。

而此時關東的良田有限,養了達官貴人,就養不活龐大的流民,與其餓死,還不如甩出去。

源經基還為倭人爭取到了倭工的身份,比倭奴強了不少,至少能穿暖,還有工錢,而南洋又不會受凍,成了倭工的首選。

有了倭人的參加,呂宋的開發大大加快。

起初只有關東男人下南洋,後來有倭商發現商機,把女人也運過來了。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呂宋各大港口旁邊,出現一座座的寮寨,生意火爆,逐漸成為關東國的支柱產業。

大唐強勢介入南洋,諸國反應不一。

吳哥國反應最為積極,主動遣派王子入長安朝貢,恢復宗藩關係。

三佛齊因滿剌伽之事對大唐抱有一定戒心,多次請求王師範管制本國海寇。

除了這兩國,勃泥國也向長安派遣了朝貢使者。

在林邑東南海中洲上,其地延袤數千裡,受天竺大乘佛教影響,勢力範圍主要侷限在西北面,東面仍是蠻荒之地,南面遭到爪哇人的入侵。

三國都信奉佛教,南梁時便遣使入建康。

南洋的大致格局便是如此,爪哇是三國的共同敵人。

三百年後,爪哇人全面倒向大食法,擊敗三佛齊、勃泥,佔領滿剌伽海峽南岸的所有土地,又擊敗元朝遠征軍,成為南洋上的霸主。

其後,又向東北面的呂宋輸出大食法。

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敵人,事情就好辦多了。

李巨川、張承業、馮道、韓延徽、楊師厚等大唐帝國的頂樑柱與三國使者進行了密切磋商,史稱天興之盟。

三國皆為大唐屬國,認大唐為宗主。

並在南洋上結成利益聯盟,維護南洋航道安全。

三國中任何一國遭受攻擊,大唐會提供軍事援助。

作為回報,三國各為大唐提供商業港口和海軍基地。

滿剌伽海峽治權歸三佛齊,但軍事權歸大唐,滿剌伽海峽歸入大唐白虎軍的掌控之下。

盟約簽訂之後皆大歡喜。

三佛齊的戒心去了一大半,還抱住了粗腿,軍事壓力小了一大半。

吳哥國沒有東面的壓力,可以放心向素可泰地區擴張。

渤泥國疆域最大,但勢力卻最為弱小,長期遭受爪哇人侵擾,國內大片土地其實都是無人區,國都的人口也在一萬。

能參與聯盟,已經是祖墳冒煙了。

渤泥國也最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