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成立海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歷史上,向來豪爽的李克用都猜忌高思繼,更別說李曄了。
凡事先小人後君子。
國家利益面前,為了千千萬萬大唐子民考慮,李曄不得不謹慎。
而且不能侷限於眼前,還要從長遠考慮。
高思繼這頭猛虎放在外面,始終有些不放心,也太浪費人才了。
思來想去,以後還是要找個機會調回長安。
六月中旬,派出去的三支勘探隊帶回了好訊息。
出雲州石見山發現大銀礦,並陸續找到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等礦脈。
佐渡島這麼小的地方,勘探隊一登島就發現了。
唯一不好找的就是薩摩的金礦,隱藏在群山之間,一時半會找不到。
不過,有了石見銀山,以及佐渡金山,夠大唐用上兩百年了。
而且倭土之上,不止這三個地區有礦。
不難想見,大唐將踩在倭土倭人的身體上強勢崛起。
此次出兵,動用兩萬天策右軍一萬浙東水軍,帶來的利益卻成百上千倍的。
勞力、土地、礦藏、地緣……
極大拓展了華夏的生存空間。
李曄甚至覺得倭土的重要性超過了整個熊津道。
在與諸人商議之後,李曄決定增加一個東瀛道,赤石山脈以西,皆為唐土。
越前、美濃、越後等州,也隸屬於東瀛道管理。
治所設在平安京。
作為咽喉之地的長門州則設為軍鎮司,用以駐紮水軍、陸軍,在軍事上左控九州,右轄本州島,北依熊津道,南控瀨戶內海。
除開死於戰亂,被送往遼北的戰俘,東瀛道上至少還有百萬人口。
開兩座礦山豈不是輕輕鬆鬆?
為了更好的管理遼北與東瀛道的倭奴,李曄特意為他們準備了奴籍制度。
唐律疏議·名例六:奴婢賤人,律比畜產,依照奴法,任憑主人處分。
唐末大動亂,社會秩序失序,原有的奴籍制度早已毀壞。
李曄趁機下令廢止,國內取消良賤之分,官宦人家不得蓄奴,但可以聘用婢女下人,需向各州衙門報備,獲得朝廷的保護與監督,人身安全是可以確保的。
對於倭人,奴籍制度就太合用了。
簡直是量身定做。
至於不願領奴籍的倭人,對不起,在大唐法律面前,連人都不是了,可以隨意宰殺。
其實倭人平民在倭王的統治下,也不見得比奴隸強多少。
無論怎麼壓榨,都不會反抗。
連姓氏都不配擁有。
頭頂上除了等級分明的貴族,還有佛門。
佛門在倭土上成了怪胎,與政權繫結,推行僧官制度,禁止民間殺牲畜食肉,一度想連魚也想禁了。
倭人在大唐面前為什麼這麼弱?
蓋因桓武倭王之後,倭國就沒有正式的軍隊,養了這麼龐大的官僚系統,當然就養不起正規軍了。
桓武推行健兒製取代軍團制,意既各地挑選少量平民健兒訓練,此為武士之前身,也促進了地方豪強的壯大。
戰時,徵召農夫組建的雜兵足輕當臨時工。
倭人從來就缺乏反抗精神。
治理倭土的難度遠遠低於治理中土。
奴籍制度也是一樣。
倭人並沒有反對,甚至連一絲反抗的聲音都沒有。
只要一日三餐管飽,無論是在石見山佐渡島挖礦,還是去遼北築城,倭人都無所謂。
顯得特別順從。
一如後世在美帝胯下享受凌辱。
鑑於東瀛道的特殊地位,布政使的選擇上,李曄廢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