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國使命(第2/2頁)
章節報錯
。
不過,天下太平對李曄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打了一輩子仗,現在反而感到不適應了。
而且對於職業軍人來說,太長時間不打仗,戰鬥力一定會退化。
軍人腐朽,也就意味著整個帝國開始下行。
國家有錢,並不代表國家強大。
強盛強盛,武力的強大排在盛世之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忘戰必危,此言非虛。
敵人永遠存在。
內部的,外部的。
三十多萬禁軍在長安無所事事,終究會生鏽的。
李曄與樞密院遂制定了各種演練計劃。
主要以奔襲為主。
無論步卒、騎兵,每次四批,每批五千人,皆乘馬從長安出發,北巡小海,東至窟說島,南至交州,西達裡海。
宣教司、皇城司、宗室子弟都會隨行。
夏季會舉行盛大的閱兵,秋冬李曄會親自領十萬步騎圍獵河套、漠南等地。
只有跟唐軍待在一起,李曄才感覺自己沒那麼老。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歷史上絕大多數王朝都是滅亡於自身的腐朽。
在生產力沒有到達一定高度前,想玩資本主義根本不可能。
晚明所謂的初級資本萌芽,離真正的資本主義差的老遠。
即便這點虛幻的繁榮也是以整個北方赤地千里換來的。
而後世歷史證明,西方的那一套並不是萬金油。
被資本掌控的國家和文明一定就是好事?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特點。
李曄一向認為華夏在晚明滿清暫時落後於西方,是上層建築出了問題,並逐漸漫延至精神層面。
睜眼看世界的人越來越少。
沙俄甚至是封建農奴國家,還不是鯨吞天下?
而事實上,華夏早已走出了封建時代。
所缺的是生產力的爆發和技術的革新。
古今中外,絕大多數王朝,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解決內部吃飽飯的問題。
稍遇天災人禍,就是餓殍遍地。
把科學注入華夏文明的基因之中,再以科學提振生產力,才是李曄和大唐的使命。
至於以後華夏要走那條路,歷史自然會給出選擇。
這片土地上從來就不缺目光卓絕之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個朝代也有一個朝代的宿命。
無論李曄願不願意,這世上沒有不滅的帝國。
其實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華夏的一次新陳代謝。
雖然過程有些慘不忍睹,但卻是歷史的必然。
一個千年殭屍帝國,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改朝換代的殺戮。
因為這代表華夏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
滿清做了榜樣。
如果沒有外敵入侵,滿清搖搖晃晃,絕對還能再混個一百多年。
很難想象一百多年後,華夏會退化成什麼樣子。
那才是最大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