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超過了李祐。

不過眼下形勢,確實是最好的選擇,若是劉存接手黃頭軍,手上掌握的兵力就有些超出規制了。

而且劉存的水平跟李神福有非常大的差距。

攻打百濟迫在眉睫,李曄沉思一陣後道:“令顧全武為東海招討使,劉存為招討副使,李禕為行營司馬,萊州監軍,攻打百濟。”

權給出去了,能長多少羽翼就看他自己的能力。

張承業拱手道:“陛下聖明。”

隨後李曄傳檄天下,百濟不尊皇令,擅自攻打鄰邦,以大唐故土求封於倭人,目無大唐,今天軍東渡,進討百濟……

此次出兵只有四萬,萊州水軍二萬七千餘,福州一萬二千餘。

出動大小戰船三百餘艘,幾乎是大唐水軍的所有家當。

攻打百濟也可以看成是對大唐水軍的試煉。

詔令下達之後,李巨川忽然道:“既然甄萱求封於倭人,倭人會不會插手此戰?”

龍朔元年,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向倭人求援,倭王決定舉全國之力出兵半島,進而引發了白江口之戰,唐軍大將劉仁軌以少勝多,大敗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倭國水軍。

甄萱一定會向倭人甚至契丹求援。

樞密院的評估是倭人不會出兵。

一是醍醐拒絕了甄萱進貢,已經表明醍醐沒有進取半島之心,二是倭人朝堂權臣黨爭,沒空管外面,三是兩百年前白江口之戰的餘威猶在。

而且以大唐水軍的實力,也不怕倭人來援。

李曄倒是希望倭人能捲入半島爭端,看看他們的實力。

大唐檄文傳到半島,正在攻打新羅的甄萱大驚,連連上表求情,十幾批使者渡海而來,言辭卑躬,聲言願為大唐屏蕃,連親兒子甄神劍、甄龍劍也送來長安。

歷史上,後百濟也繼承了中土父慈子孝的傳統,幾個兒子聯手發動政變,甄萱逃到敵國高麗,引兵滅亡自己的國家斬殺親子。

這麼一個逗比政權還有存在的必要?

甄萱得國不正,以兵變起家,為了得到認同,到處認爹,連倭人的臭腳也抱。

李曄把百濟使者與質子全部扣押。

半島也是大唐文化圈的一份子,官職禮儀與大唐相同,連語言都是唐言。

三國都大興佛教,連摩震國主弓裔都是和尚出身。

受了大唐千年文化滋養,現在也該還債了。

趙大有句話說的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放大了來說,半島一直在臥榻之側鼾睡。

地緣是國家穩定的基礎。

半島的地緣價值,就決定了它不可能置身事外。

四萬兵力,對如今的大唐來說,只能算是一場中型戰爭,不影響國內大局。

李曄給顧全武的私信中就是速戰速決,絕不可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