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了一會兒才說道:“弘暉那孩子九歲了吧?弘昀也有七歲了吧?”

“是的,汗阿瑪沒記錯。”胤禛臉上閃過的慈愛的表情,讓康熙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再開口的時候語氣就更緩和了:“他們兩個不是正在讀書嗎?還有弘時他們,再有兩個月才三歲,你帶出去不怕生病什麼的?”

胤禛心裡暗自嘀咕,有云容的那個神奇的空間在,生病是什麼東西啊?但面上,還是要一臉嚴肅的:“兒臣覺得,男孩子不能嬌養,讀書再多,不識人間疾苦那就只會是書呆子,兒臣可不想他們將來說話只會子曰子曰。況且,只是一年時間,兒臣必定會督促他們讀書的,必不會讓他們耽誤功課。”

這話逗的康熙哈哈大笑,心裡還是有些遲疑,卻也有點兒贊同胤禛的做法,不過,一個大人帶著幾個孩子,還有女眷,確實有點兒讓人不放心。胤禛的身手,康熙知道的是不多的,也絕對不知道這一家子的武力值加起來,是絕對比同等數量的他的大內侍衛強的。

不過,兒行千里母擔憂,康熙不是孃親吧,也算個爹,心裡擔憂是正常的。

“這樣吧,你十三弟和十四弟這陣子也沒正經差事,就讓他們跟著你吧,也算是鍛鍊鍛鍊。”想了一會兒,康熙說道:“另外,上次朕給你的五十個侍衛,在京城的話還夠用,出京是肯定不夠的,這次再給你一百五十個,湊夠兩百數,朕瞧著烏喇那拉家的五格是個不錯的,還是讓他跟著你。”

“謝謝汗阿瑪,兒臣一定會好好辦差,為汗阿瑪分憂的。”胤禛雖然不是很樂意帶上十四,但畢竟也算是親兄弟,兩個人這輩子還不到不死不休的地步,說不定還能借著這次機會修復一下關係,也就沒反對了。

康熙又另外賞了黃馬褂下來,另外還有路費,餐旅費,自認為什麼都想周全了,才讓胤禛告退回府。

作者有話要說:積分被超了……淚奔,求花姑娘和留言君~~~~~~~

☆、兄弟

“四哥,我們進城是直接去知府府上住著還是找個客棧?”十三是個閒不住的,一開始就騎馬跑在前面,名義上說是探路,實際上是在遛馬。不過,也是個只分寸的,看見城鎮茶攤什麼的,都會回來問問。

胤禛一邊打量著周圍的環境,一邊漫不經心的說道:“住客棧吧,我們先找人打聽一下城裡的產業狀況,再去見知府。”出京沒多久,他就讓那二百個侍衛裝成了商人。

一個商隊,是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他可不打算光給自家老爹勘察土地數數人口,他要做的,是考察各個地方官,順便思考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就等登基後改革了。

雲容看著弘暉寫完最後一個字,笑著遞給他一塊點心:“這次寫的倒比往常多。”

“三伯上次還寫信過來誇我的字了呢。”弘暉將紙張攤開晾著,一邊吃點心,一邊得意洋洋的顯擺:“連汗瑪法上次都表揚我了,說我做的很好。”

既然弘暉和弘昀是以開闊眼界的藉口帶出來的,胤禛自然是不會讓他們光看風景吃點心了,每天都要記錄下來自己的所見所聞,順便寫一點兒自己的見解寄回京中。

當然不是沒人看的,用胤禛的話說,康熙是弘暉和弘昀的瑪法,用空就看看兩個孫子的課業是很正常的。若是沒空,就直接將信給正在修書的胤祉。

畢竟胤祉要修書,光靠前人的記載是不行的,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傳說等東西,都是很有考究的價值的。

康熙自從太子成年,就很少再指導誰的功課了,初次收到兩個孫子的書信,激動的馬上就寫了回信。雖然時間長了,回信的次數也就少了。但弘暉和弘昀,絕對是在他心裡掛上號了的。

而將書信給胤祉的舉動,也給胤禛加分不少。胤禛是個面冷的,但他對兄弟一向不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