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持教化,注重輕徭薄賦的利民政策,唐太宗任人唯賢,深得帝王之體,勵精圖治,崇尚節儉,而且使得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都直接和這間課堂有著深切關係。
短短四年時間,中原的農民,發現自己家裡的糧食要盛不下了,草原的牧民,發現自己的羊群數量多得有點累人,長安人才交流市場上翻譯人才猛然走紅,因為龐大的國外移民隊伍潮水般湧來(僅突厥在此年就有10萬戶落戶長安),碧眼捲髮的外國移民都在為誰先獲得一張大唐綠卡而暗懷忌妒。
大唐物價部門和最高法院,為此分別做了翔實的數字性對比報告,後來都被記錄在《資治通鑑》裡。如下:
“元年,關中飢,米鬥直絹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撫之,民雖東西就食,未嘗嗟怨。” 貞觀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里,米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雖然連年遭受天災,但群眾的臉上卻綻著幸福花,而且越開越鮮豔。劊子手的刀放鏽了,他們閒得要失業;老百姓晚上睡覺不再去關門,旅遊者也不用揹著大餅握著大蔥上路了,反正走哪就吃用到哪裡。
“無論你我可曾相識,無論在眼前在天涯,真心地為你祝福,祝願你幸福平安。”城市鄉間的人們,都在甜美地唱這首《讓世界充滿愛》,都在歌頌新生活。
貞觀之初,霜旱為災,米穀踴貴,突厥侵擾,州縣騷然,一派社會大動盪之後的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不安局面。到貞觀四年,唐朝國勢陡盛,威名遠振,以長安為中心的外事活動甚為頻繁,使者、賓客絡繹不絕。滅突厥,四裔君長上太宗號為天可汗。建立在中亞的昭武九姓國:康史、曹、支、石等自唐初就屢派使者來長安,向唐太宗敬獻禮物、舞女,大食國譴使來唐,進馬匹方物。東羅馬也自貞觀起,先後多次派使臣到長安。
翻天覆地慨而慷!
面對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民豐物阜的大好局面,唐太宗感慨萬千地說:貞觀之初,人們紛紛上書說,帝王應該獨運威權,不可大權旁落,委之臣下。還說,應該彰顯武威,征討四夷。唯獨魏徵勸俺,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現在呢,頑固的頡利可汗成了階下囚,其酋長並帶刀宿衛,部落皆襲衣冠,這都是魏徵的功勞。
老魏知道該怎麼謙虛,他拜謝說:“突厥破滅,海內康寧,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這便是聰明。作出了成績,領導也予以肯定,千萬要記著說,這些榮譽的取得,與領導的親切關懷與正確指導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所有的成績歸功於領導。如果寫論文,記得把自己名字放到第二名位置。
可惜,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很多,所以他們受表揚的生涯往往很短,很快就被上司厭惡,乃至除名。16世紀末,日本的千利體因傑出茶藝獲得幕府將軍豐臣秀吉的賞識,皇宮中甚至都為他留有寓所,但1591年,豐臣秀吉卻將他判處死刑,原因就是千利體同志太忘乎所以,公然把自己木雕像陳列在了宮中的寺院。
由此來看,老魏絕對還有進步的可能。
白天不懂夜的黑(1)
事實上,從詹事主簿到諫議大夫,再從秘書監到左光祿大夫、鄭國公,仕宦途上的老魏一路扶搖直上,平步青雲,的確可以用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來形容。
就像看蘇東坡被貶來貶去,你若想嘆息,就將一口重重的濁氣送給那個日漸萎靡的王朝。所以,請別替老魏感到榮幸,因為這是整個大唐的幸運。
正人君子之於一個國度,永遠是個浮標。大唐正是用老魏的升沉,來昭示著大唐政體的走向。是孔子所說置正錯諸枉的道理。
當然,魏先生的官位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