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之議已定,姑臧陸陸續續開始搬遷,楊崢交由李密、陳壽主理。

第一批自然是四萬餘親軍及其家眷。

不過李密沒有著急遷徙,而是趁著農閒,將長安至姑臧的大道梳理了一遍。

北線走安定,過蕭關,經鸇陰渡口進入武威。

南線順渭水向西,走關隴道,穿扶風郡,過陳倉,至天水、南安、金城北上至武威。

相當於把隴右、河西與關中串聯起來。

隴右糧食物資在南安郡豲道縣上船,順水而下,送入長安。

渭河是關中重要水系,將隴右、關中、河東串聯起來,春秋時,秦晉之好,晉國大饑荒,秦國的糧食走水路送入晉國腹地。

關中的優勢不僅是土地肥沃的大平原,還有發達的水系。

糧食和大軍能走水運。

從長安出兵能快速輻射周邊。

這時代的水道就相當於後世的高鐵……

魏武征伐河北袁家兄弟時,大力修建水道,漢獻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鑿渠,引漳水東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九月,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

清水、淇水、洹水、漳水等都彙集於白溝,連成一片,白溝溝通黃河流域南轉江淮,北通海河流域而達幽薊的水運交通要道,這也是後來隋唐大運河的基礎。

所以曹魏的河北人力物力能迅速南下,滅毌丘儉、諸葛誕。

原本關中的水系連漢中都能連線起來。

但劉邦出漢中的二十年後,武都大地震,導致漢江的源頭被嘉陵江奪去,漢水自此不能直達關中,所以韓信能暗度陳倉不費吹灰之力,諸葛武侯六出祁山糧道艱難,最終勞而無功。

安定郡的涇水也是一條水道。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

但很多地方是激流,很多地方又水量不足,太淺,無法走大船,只能小船渡人。

李密、陳壽在南北兩道上建立驛站,設定烽燧,疏浚河道,擴寬道路。

只要提供一日兩餐,山裡面的野人都跑出來做工。

楊崢曾天真的想重新挖通略陽至陳倉的北漢水河道。

但話一說出口,魯芝就搖搖頭,“大王若要重續漢水,要行移山倒海之功!武都以北,全被山石阻隔,數百萬人幾十年都難以成功!”

若能重續漢水,漢武帝一定不會閒著。

當年曹操就不會捨棄漢中,把人都遷走。

諸葛武侯也不至於發明木牛流馬。

這些牛人都沒動工,說明根本無法完成。

武都大地震就相當於與秦嶺大地震,低谷變丘陵,丘陵變溝壑。

這種工程量不是這個時代能完成的。

“大王有此心,修葺儻駱道、褒斜棧即可,儻駱道行人,褒斜棧輸糧。”魯芝這幾天身體逐漸恢復,臉色也紅潤起來。

楊崢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安置進了長安大宅之中,接回魯敬的家眷,招募了十幾個下人,照顧魯家。

劃了長安城外八百畝良田給他。

又賞賜錢帛三十車。

魯芝堅辭不受,楊崢來了一句,“魯公若是不受,姑臧何人敢受?上護軍就當有上護軍的體面!”

只要是合法所得,都應該被鼓勵。

魯芝本來還要推辭,但見到次子魯敬幽怨的眼神,最終還是接受了。

儻駱道從扶風郡盩厔直達漢中洋縣,是秦嶺諸道中最短的一條。

曹爽十幾萬人就是從此道伐蜀,被擋在興勢圍。

既然能走十幾萬大軍,說明道路條件尚可。

褒斜道相對平緩,是秦嶺諸道中最重要的一條,史記有記載:棧道千里,無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