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開拓(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崢的這道詔令下去,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留在大秦,處處受管束,還要忍受朝廷的盤剝,而殺出去,天高皇帝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種誘惑無以復加。
遼東本來就是漢土,物產豐足,人口不少,從周朝開發至今,雖不如中原繁華,但也絕不是蠻荒之地,至少比南中要強一些。
一個世襲罔替就足以讓豪強們饞的流口水。
朝廷還允許他們自募鄉勇,兵部甚至放出話來,可以售賣中軍淘汰下來的裝備,皮甲不限量供應,戰馬也可出售!
條件只有一個,每家豪強根據軍隊的規模,配置宣義郎。
宣義郎不干涉他們怎麼打怎麼殺怎麼搶,只負責統籌規劃,溝通朝廷,聯絡友軍,避免為了爭搶利益,自相殘殺。
漢末豪強就已經非常強大。
劉備入主徐州,糜竺以僮僕萬人附之。
孫策起兵,周瑜、魯肅自帶部曲錢糧從之。
不管楊崢怎麼打壓豪族,他們總會有辦法隱匿人口。
很多部曲都是幾代人依附豪族,有宗族禮法約束,早就成了一塊鐵板。
傳統手段很難剝離他們之間的關係。
更何況很多大族都是同姓之人,一個村、一個裡,全都血脈相連,朝廷的意志很難推行下去。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
豪強與朝廷的關係從對抗轉為合作,合法兼併土地,合法圈禁人口,還世襲罔替。
只需要屁股挪個地方。
這種好事哪裡去找?
豪族不是蠢材,分封意味著什麼全都心中敞亮。
遼東那片冷是冷了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幽州也沒有多溫暖,這個時代的北方人,早就習慣了苦寒。
聽說朝廷弄出棉襖和棉被,穿在身上比貂皮還暖。
煤餅也在民間大規模推廣,冬天的苦寒也不是那麼難熬。
楊崢原本只針對河北豪族發的詔令,沒想到中原、山東、關中的豪族都跟著響應起來。
一封封請願書從大秦帝國的五湖四海雪片一般飛入大興,在楊崢面前堆成了一座小小的紙山、縑山……
請願書裡面把楊崢吹成了千古未有的聖君,還說此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他們願意為大秦拋頭顱灑熱血,開疆拓土,成萬世之功業!
有幾個激進的,甚至請求楊崢把凌煙閣多留些空位,給他們挪些地方……
事情的火爆程度遠遠超過楊崢的想象。
這些年大秦的信用還是靠得住的,基本沒有食言而肥之事發生,所以朝廷的任何一道詔令,民間總體上還是擁護的。
信用不僅是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立國之本。
商鞅變法之前,首先做的是徙木立信。
楊崢在西平出道時,說砍人就砍人,說滅族就滅族,從不開玩笑……
“若中原人口大肆遷徙遼東,豈不中原越發空虛?”杜預提醒道。
這年頭到處都缺人。
滅晉吞吳、度田均田之後,戶二百五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八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看上去還不錯,但分攤到偌大的國土上,就顯得稀薄了。
須知,現在大秦的領土西至夷播海,南盡交州,北達燕然山。
承載文明的是人口,沒有足夠的人口,談什麼擴大華夏文明圈?
同時代的薩珊王朝,人口也差不多一千兩百萬左右。
“杜令君多慮了,漢人講究落葉歸根,外出掠……開拓是一回事,真正定居遼東又是另外一回事。”衛瓘笑道。
這個時代的遼東不是後世的東北三省那麼一小片,而是涵蓋了長白上,外興安嶺、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