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逛街的時,遇到找不到公廁的尷尬情況?”葉秋笑著問道。

“我遇到過!當時因為太急了,可是因為沒有經常去那個步行街,結果找不到公廁,最後只能找了一家餐廳,硬著頭皮進去上洗手間。”

“從這個事情上,大家有沒有想到什麼?”

臺下的學生們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葉秋突然說到這個找洗手間的事情,到底是要說什麼?

不過,同時也讓他們好奇不已,難道找洗手間也聯想到什麼創意?

“很多時候,我們去一家餐廳用餐,使用餐廳的洗手間,很理所當然,可是如果只是為了上洗手間去一家餐廳,大家覺得餐廳方面會不會制止?”葉秋又問道。

“如果我是餐廳的人的話,我想我肯定會制止,畢竟,如果不制止的話,隨便什麼人都可以使用餐廳的洗手間的話,那麼必定會增加運營成本,而且如果大家都這麼做的話,肯定會影響到日常經營。”一名京城大學的學生說道。

葉秋不置可否道:“作為廣告人,從品牌管理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其實大家不覺得這是一種利用群體影響的無須人員參與的市場營銷嗎?”

“首先,從我們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到一家餐廳上廁所這現象。

當我欲要進入這家餐廳的洗手間方便的時候,在想去較近的同型別的餐廳可以嗎,可是我只聽說這家餐廳的衛生間是“公廁”,而且裡頭的條件還不錯(衛生打掃得跟客廳一般,有免費的紙,以及帶有花香味的洗手液等),工作人員決不會阻攔,沒聽說過另外一家餐廳也這樣,因而就多走幾步到了這家餐廳門口。

站在這家餐廳門口,我們會不會下意識的還在思量我是否應該叫杯可樂或者消費一些東西,才有理由進去“撒野”。然而,如果真叫了可樂,待飲用完後在如廁,怕是我的膀胱承受力沒那麼強大,所以,懷有戒備和好奇心就進去了。當然,如果這個過程是暢通無阻的。

這個行為,是群體影響的作用,或者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上講,叫群體認同。如果一家餐廳在其“公廁”的口口相傳的基礎上,建立了為民眾服務的信譽!是不是可視為口碑營銷提升品牌美譽度的一種手段。

其次,普遍撒網,網羅潛在消費者;無形收網,網住合格有效市場,能食用且想食用的並有購買能力的群體。潛在消費者,即對這家餐廳的食品和飲品有興趣的群體。進入餐廳洗手間方便的人,大部分人瞭解其營業內容,或者說部分人對其食品有興趣的,才明白那邊有“公廁”。

當然作為不知情者,進入其營業場地,至少會對其產生好奇感,為下一次消費體驗奠定基礎。”

那麼,這個時候,大家還會認為,餐廳應該制止這種行為嗎?(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七章 免費的創意

臺下的學生們聞言都是露出了思考的表情,隨後都紛紛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當然,不是什麼餐廳或者什麼店都能做這種營銷的,如果是一家主打高檔場所的飯店,那麼這樣的營銷手段就有些和經營理念相背了。”

“其次,無論是什麼地方,都存在著地段不同,客流量也不同的差異,而當一家比如快餐廳的洗手間,被眾所周知的認為可以充當‘公廁’的話,同樣的會吸引來不少的客流量,在無形中,增加了店鋪的知名度和客流量,哪怕只是轉化一部分,也是極為可觀的。”

“所以,處處留心皆學問,靈感源自生活,創意也同樣由此而生。”

“創意的精髓就是,不要隨大流,別人怎麼想你也怎麼想,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從各個方面去思考。”

“再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和尚沒有頭髮,那麼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