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當然,圖哈切夫斯基對軍隊領導層的人事調整,絕對不會僅僅是對這三個人權力的削奪那麼簡單,在他的調整計劃中,有著一個龐大的人員變動方案。以前任何一個傾向於斯大林的軍隊將領,出身於老牌的騎一、騎二集團軍的將領,甚至是和騎兵部隊沾邊的將領,都被一種種藉口裁撤掉了。
對於撤換朱可夫這項決議,楚思南感到非常遺憾,在他曾經接受過的軍事學習中,有著很多這位蘇聯老帥開闢出來的經典戰例,而這些戰例無疑都是在二戰中出現的。如今,圖哈切夫斯基因個人恩怨的問題,撤換掉了這位老帥,無疑也就等於是湮滅了這些即將出現在軍事歷史長河中的戰例規範。
儘管心中不希望朱可夫的大軍團作戰天賦被這樣雪埋,但是楚思南卻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他甚至在表決時投了贊成票。現在的他已經想開了,無論是斯大林也好,圖哈切夫斯基也罷,他們所搞的政治局決策討論都是“一言堂”,面前坐在這裡的所有常委、委員、黨代表,所起的作用就是充門面。圖哈切夫斯基贊同的,大家就舉手贊同,他反對的,大家就表示反對,只有這樣才符合政治局的表決方式。
楚思南才不想枉作“惡人”,在經過了昨晚吉爾尼洛娃的開導之後,他學會了附和,學會了違心,只要是偉大的圖哈切夫斯基同志支援的意見,他就支援,只要是偉大的圖哈切夫斯基同志反對的決策,他就反對。因為他知道了,只有這樣他的舉手表決才有效。
楚思南的迅速轉變,令坐在他身後的吉爾尼洛娃大感欣慰,從會議進行第一項表決的時候,這個女人就在關注著圖哈切夫斯基的態度。她發現每當開始舉手表決的時候,圖哈切夫斯基都會首先有意無意的將目光掃過楚思南,當看到他高高舉起的胳膊時,這位新掌握大權的老將軍的臉上,就會閃過一絲笑意。毫無疑問,圖哈切夫斯基的確是很注意楚思南這個自己人,他希望楚思南能夠始終站在自己身邊支援自己。
在安排完了撤換的將領之後,自然就是新的將領的任命問題了,而在這其中,圖哈切夫斯基也把蘇軍原有的戰區和方面軍配屬,做了新的安排。
為了配合即將展開的列寧格勒大會戰,圖哈切夫斯基將原有的幾個方面軍作了部分調整:原有的白俄羅斯第一、第二、第三方面軍,合併為白俄羅斯方面軍,司令員為華西列夫斯基,軍事委員為巴格拉米揚。其在列寧格勒大會戰中的主要任務,是不計代價的衝擊德軍北方叢集側翼,牽制其對列寧格勒方向以及奧涅加湖方向的突擊;加里寧方面軍一部、沃爾霍夫方面軍一部、西北方面軍一部,共七個集團軍組建成莫斯科北方防線方面軍,科涅夫任司令員、普里馬科夫任軍事委員。其任務為抵擋德軍北方叢集對莫斯科北方防禦陣線的正面衝擊;原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西北方面軍主力、莫扎伊斯克防線方面軍、烏克蘭第一、二方面軍除了各自司令員與軍事委員的人事變動外,主要作戰任務也由突擊防禦作戰轉化為全面防禦作戰,務必在北線作戰完成之前,將德軍中央叢集的進攻抵擋在圖拉以西、以南地域;外高加索方面軍、南方面軍等在南部地域作戰的方面軍叢集,也大都更換了主要將領,其戰略要點從防禦德軍南線部隊的南下,轉變為積極進攻、突擊作戰。務必牽制住德軍的南線部隊,使其無力北上增援……
儘管楚思南對圖哈切夫斯基的**集權做法感到不滿,但是要說到軍事策略,他卻不能不感到由衷的欽佩。和斯大林的消極防守作戰不同,圖哈切夫斯基更加註重進攻,一地一城的得失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麼。從他的作戰思路來看,蘇軍對南方地域,尤其是外高加索地區的防守,基本上等於是放棄了,外高加索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大規模主動進攻,勢必造成該地區的兵力空虛,極易給德軍可乘之機。
從總的方略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