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的六萬日本援軍開始合圍平津地區的中**隊。

七月二十六日,日軍向中**隊提出最後通牒,讓中**隊退隊平津地區,遭到了中**隊的嚴正拒絕。

七月二十七日,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向全國發表通電,守土抗戰,軍之職責,誓與日軍抗戰到底。

七月二十八日清晨,已經包圍了平津地區二十九軍防守的各個要地的日本軍隊掀開了炮衣,土兵進入到了攻擊陣地。

隨著日軍第一發炮彈落在了二十九軍的陣地前,中日雙方全國範圍的大戰終於開始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進攻南苑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上午,日軍首先發起了對防守北平一帶的中國守軍三十七師的全面進攻。此時駐守北平的二十九軍兵力主要集中在南苑,宛平,八寶山以及北京城內。

日軍從東面建國門進攻北平城,從南面兵分兩路進攻宛平和南苑中國守軍,其中南苑才是日軍的主攻方向。

因為宛平縣城只是交通要道,就算是先期佔領宛平,日軍還是要繼續進攻駐有重兵的南苑。

而經過月初的盧溝橋抗戰,日軍知道了盧溝橋和宛平縣城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並且守軍作戰頑強。所以這一次日軍並沒有選擇宛平為主攻地點。

東面進攻建國門的日軍也不是主攻方向,進攻建國門主要是防止北平城內的軍民對南苑和其他幾地的中國守軍進行增援。

而進攻宛平縣城的日軍雖然同樣是佯攻,可是他們還有一個目的是調動附近的中國守軍,以期在中國守軍的調動過程中消滅中國守軍。

而日軍的戰略完全成功,為了抗擊進攻宛平的日軍,八寶山的中國守軍也向宛平縣城靠攏,以期阻止日軍佔領盧溝橋,佔領宛平縣城。結果由於漢奸的出賣,增援的中**隊遭到了日軍的伏擊,損失慘重。

而做為日軍主攻的目標,南苑的中國守軍原有一萬二千人,可是就在前一天,宋哲元剛剛將二十九軍的軍部撤往北平城內,同時又帶走了四千精銳。所以此時的南苑真正的守軍只有八千人。

宋元哲軍長在前往北平時,在南苑留下了佟麟閣副軍長,一三二師長趙登禹;騎兵師師長鄭大章共同指揮此次抗擊日軍的戰鬥。

宋哲元在此犯了一個兵家大忌就是將南苑的指揮權分給了三個人。可是這也不能怪宋哲元。

因為雖然他們現在都是國民軍了,可是實際上他們的軍隊來自西北軍,東北軍等多個不同的軍隊。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西安事變,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剛剛又吸收了原楊虎城手下的兩個師。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宋哲元的軍隊還是以原有的軍閥作風為主。

幾乎每一個師計程車兵只有自己的師長才能指揮得動。好在佟麟閣副軍長一直是南苑守軍的負責他,他對南苑的環境及周邊地形極為熟悉。

同時趙登禹師長是長城抗戰時的戰鬥英雄,當年更是親率大刀隊參與了喜峰口的戰鬥,而且趙師長與佟副軍長在長城抗戰時就是老相識,老戰友。

至於騎兵師的師長鄭大章,私下裡與佟副軍長和趙師長也是情同手足,所以哪怕宋哲元將整個南苑的指揮權下放給三人共同處理,實際上主要的負責人還是佟副軍長。

可是因為宋軍長在盧溝橋事變時,對日本全面侵華的認識不足,以至於中了日軍的緩兵之計,所以在日本等待援軍到來的這半個月裡,宋哲元並沒有積極修繕做為二十九軍最主要的駐地的整體防禦。

以至於直到日軍在二十八日這一天發起總攻時,南苑的防禦只是一道環繞整個駐地的三米高的圍牆面己。

好在知道戰爭馬上就要開啟,南苑的守軍已經在院牆的內部架起了無數的扶梯。可以使士兵站在院牆的內側射擊牆外的敵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