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朝東南方向飛馳逃竄……
檢驗戰爭的勝敗,最根本的一條衡量標準就是,戰略目標是否完成。達成了預定目標,即使損失再慘重,也能夠自豪地誇耀勝利,而目標未曾達到,即使殺敵再多,戰果再大,自身的損失再小,也只能算做失敗。
草原運動戰的附屬子目標已經被漂亮地完成了,但其主要戰略目標,卻遠未實現。甚至可以說,這支逃逸大隊危在旦夕,只能苟延殘喘,能拖過一天是一天……
第二十二集 第九章
黃羊灘是古拉爾河中游一處河灘,因春秋季節黃羊成群在此飲水聚集而得名。秋近尾聲,冬季臨近,黃羊和各類鳥獸大多已經離開,此地顯得異常荒涼。
接納了其主要支流──渥錫河灌入的水量後,古拉爾河河水大漲,水位猛增,根本無法涉水渡過。而且,由於這一段河道屬於狹窄地段,南北兩岸相距僅兩公里左右,不僅加劇水位的上升,水流也益發湍急。浪花在河心撲濺,在兩岸拍打,河水嘩嘩地躁動著,奔湧著,低沉的咆哮聲在寂靜的草原上回響。
在這種地方,除非有船隻來回擺渡,否則根本就不可能渡河。要想渡過古拉爾河,就必須騎著馬,沿河往東或者往西跑上十餘天時間,在上游水量不大或者下游河道變寬的地段,尋找水位不高,水流不急的可以涉水而過的渡口。
然而,這個世界上,偏偏就有不信邪的人。
那人就是丹西。
這天正午,寒風凜冽,河浪翻湧,八萬多騎兵護衛著十幾萬蒂奇斯南遷族眾趕到了這裡,沉寂的黃羊灘一下子熱鬧起來。
這支逃亡隊伍,幾天來幾乎是沒日沒夜地打馬狂竄,雖然天氣寒冷,人和馬卻個個汗水淋漓,氣喘吁吁。
蒂奇斯人確實是寒帶地區吃苦耐勞的狩獵民族,這種連續沒日沒夜的急行軍,連壯男騎兵都累得骨頭快散架了,但該族無論老幼婦孺,都咬牙堅持了下來,只有極少數人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賽馬而掉隊。
當然,貝葉在凍土高原南部山區並未急行軍,而是令大家保持常速行軍,也是一項有先見之明的措施,保證大家儲備有足夠體力來應付這種高強度的騎馬運動。
雖然抵達了目的地,但每一位兵民的臉上,都有一種如惶惶奔鹿,似喪家之犬的表情。
也難怪,數十萬蠻族騎兵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包抄而來,飛馬急追。全數由壯男騎手組成的蠻族聯軍,同樣也在咬著牙忍受行軍之苦,以最快的速度急行軍,其先頭部隊與這支逃亡隊伍之間的距離已經縮短到僅有半日多的差距!
而往南的歸路,卻被這條洶湧的大河生生截斷!
看起來,要想生還,只有在河岸背水列陣,與數倍的敵軍決一死戰一途了……
逃亡軍民心裡惴惴不安的時刻,開路先鋒官穆斯塔法卻信心十足。
因為他已經看見,河灘上立著一隊人馬,領頭者正是禿頭光腦,凶神惡煞的“狗魚”凱日蘭!
在古拉爾河上,浮蕩著一條細細的黑線,一條因受水流的沖刷而呈“)”形的黑線。那正是凱日蘭的千騎隊,幾月勞作的成果──一條簡易浮橋!
無須多言什麼,謎底已經揭開,丹西的全盤作戰部署終於一覽無遺,脫身之計彰然在目!
前面說過,丹西將這場戰爭定位於有限戰爭,以接應蒂奇斯族眾脫險為最重要戰略目標,其意圖不是消滅敵人,損耗寶貴的騎兵兵力,而是把遷徙的損失降到最低。
要完成這一目標非常不易,丹西也很下了一番功夫。
這場草原運動戰是逃撤戰,目的是擺脫遊牧騎兵的糾纏和追擊,從而安全返回基地。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只顧眼前的安全,必須對戰局有通盤考慮,充分發揮本軍優勢,抑制敵軍優勢,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