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都直接裸露在敵人兵鋒下是極端冒險的行為,一次戰敗,就可能全盤皆輸。
首都的失陷,將極大地影響軍心、民心,完全改變戰場形勢,甚至引發失陷方政權根基的鬆動直至垮臺。這在戰史上不乏其例。
雖然領主丹西不在城內,但席爾瓦有些瘋狂的龜縮戰略也讓得到情報的他大吃一驚。丹西懂得戰爭藝術,不搞冷兵器時代的遙控指揮。他雖然放手讓權,但將曼尼亞設為第二首都,除了穩定閃特外,也有出大問題之後加以補救的因素在內。
常規是常規,特例是特例。統計規律僅說明了常態情況下雙方各自的勝率,勝利的榮耀最後到底由誰享受,失敗的苦果到底由誰品嚐,還要憑劍與血來說話。
天剛剛露出了魚肚白,已經養精蓄銳了半個多月,負責首攻任務的聯軍步兵,已經開始在圍城工事外邊集結。
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走廊各國精兵,他們組成一路路的城池強攻編隊,黑壓壓地排出一片兵海。
各種攻城器械也排布齊整,各就各位,開入指定的作戰威力區。
蓋亞糅合東西之長,本次戰役的攻城器械數量之繁多,種類之齊全,足以寫進軍事百科全書。
用於地道攻城的各種挖掘類器械,此時自然仍在鼓點號聲的掩護下,在數萬礦工的手中揮舞,在看不見的地面下悄悄地朝著巨木堡方向挺進。
偵察瞭望類器械早已開始活動。高數十米的定點式觀察臺和可移動的輪車式觀察臺上,目力極佳的聯軍偵察兵們在各個方向、從各個角度瞭望城內守軍的佈置和動向,並透過旗語向下面的指揮官和傳令兵們通報情況。
時間就是生命,此話一點不假,在攻城戰中,就尤其如此。縮短時間,就意味著更少的傷亡,更多的勝機。連通類器械也在躍躍欲試。大量的壕橋在各隊強攻步兵編隊前聚集,準備架於護城河兩岸,以跨越地面障礙,方便士兵透過。
先得護住自己性命,然後方談得上殺敵立功。
地上攻城部隊最容易遭受城頭矢石的傷害,遮擋類器械當仁不讓,要負起自己應負的職責。否則尚未到城下,戰士們已經傷亡慘重,顯然不利於攻城方的後續戰鬥。
大型的遮擋類器械,如轒轀車等,都由各強攻編隊前排戰士們馭控,列於隊伍之前,壕橋之後。
這些器械上面有頂蓋,底部有車輪,兩側有板壁,外面再蒙上生牛皮等物遮蓋,能抵禦矢石的擊砸和火箭的攻擊。
每一輛大型遮擋器械都能掩護一群戰士抵近城牆,大幅減少傷亡。
這一次,攻城老手蓋亞更是下令,多車相連,組成一大片相對安全的地面通道,可掩護叢集攻城戰士透過和行進。
至於大塔盾、鋼盾、厚竹圈蓬等個人或小隊士兵的護具,更是被戰士們緊握手中。
攻城、攻城,防護誠可貴,進攻才是主導。三大強攻城池的方式,蟻附登城、破牆直入和遠端壓制與破壞,導生出臨城攀越、近程摧毀、遠攻三大類攻城利器。
攀越類器械中包括攻城塔和各種雲梯。
攻城塔高過城牆,可容小隊精兵自塔頂直接跳上城頭與守軍進行肉搏,塔底和塔身還有盤梯供後續部隊接應。
雲梯的種類更是繁多無比,除了搬運輕便但梯身狹窄,僅容單兵魚貫而入的單梯外,聯軍更多采用的是可供多人同時攀登的大寬梯。
為節省架梯時間,有翻梯雲車;為提高穩固度,有臺階式登梯;為減少砸傷,有避檑飛梯。可以說,各種式樣,應有盡有。
近程摧毀類器械同樣多姿多彩,有用於鑽鑿的鴉嘴鏙,有用於撞擊的撞城槌,有用於破門的衝車等,其主要作用是掘毀城基、洞開城門、摧塌城樓、攻破城防,將堅固的城郭開啟缺口,使攻城者穿隙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