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著。

小紅的圍巾毛茸茸的,可以繞頸兩週,很顯闊綽;小伶的毛線褲不是手織的,那紫紅色整齊的機器走線總是高傲地從褲腳管中露出;在班裡,小榮身上的補丁面積可以說是最大的,可是一個花格圖案的假領子耀眼在她的領口;小欣更是大膽,白色套頭衫下面竟出現了一圈花邊;小霞的著裝似乎找不到修飾的痕跡,但她的那兩條大辮子卻與眾不同,不是通常的三股編成而是四股,就像平針毛衣大流行的當年突然出現了元寶針一樣個性鮮明;小平的褲子雖是深灰的大眾色,但它從不起褶打皺,大概屬於我國第一代“的確良”吧;小亭的輝煌點的部位最低,是那雙鋥亮的丁字皮鞋。我的趣味與小亭一樣,想美得含蓄不惹眼,想讓別人一不小心便發現了我的美妙。我羨慕那比方口鞋沿腳背多出一道的丁字鞋,多出來的這一道竟使女孩子的雙腳顯得那樣秀氣乖巧。我常常在櫃檯前佇立良久,但從來沒有向父母開口。

那時,我常去家附近的食品店買肉餡。平時買兩毛錢的,週末偶爾買五毛錢的。肉餡的基色是白的,燒好的菜裡也挑不出什麼肉渣,但是菜的確是浸著肉味,比素炒香多了。我知道一雙丁字皮鞋等於吃多少次兩毛錢的肉餡,我怎麼會開口。

我家住在北京西郊,難得進城。當年如果爸爸去了西單、王府井,就像如今我漂洋過海一樣令全家激動不已。一次爸爸進城回來,我即去翻爸爸的人造革大書包。當翻出一雙丁字布鞋的剎那間,我的目光凝固了。世上還有丁字布鞋?我從來沒有見過。丁字皮鞋曾是我少女時代藏在心中的對美的渴望。然而,那個年代皮鞋是昂貴的,不是小小年紀的我應該索求的,我深知。丁字布鞋是一個多麼圓滿的替代啊。雖然父母總是緊衣縮食,經濟上以我為先,但爸爸同時也是實事求是,量入為出的。我至今學不會爸爸的計劃經濟,治家有方。

自從穿上了這雙丁字布鞋,我的雙腳便生了彈性。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我開始蹦蹦跳跳的,就像每一腳都能踏在一個快樂的音符上。多少年過去了,我一直鍾情於它,直到鞋底已磨得薄如紙可以清晰地感覺腳底世界的全部。爸爸用一雙舊涼鞋為它粘了底,鞋面發白了,大拇指處也出現了一個小洞。它黯然失色了,不再可以用來顯美了。但它依然具有寄情的功能。我至今尚不知父母是如何洞察出我對丁字鞋的嚮往的。

還有很多事情想問父母,可是隔著大海問與答有時都是難以傳遞的。東渡前,我揣了父母攝於一九五六年的第一張合影而沒有帶近照。“父母沒有衰老”,哪怕這只是一種可憐的自我欺騙,至少對我還是可以聊以自慰的。我總是默默地對著這張照片傾吐,有時還乾脆替父母回答。在日本孤獨而漫長的歲月裡,我學會了角色變換,讓自己生活在不同的角色之中,一個人獨處的日子便也熱鬧起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箱”情

孩子熟睡後,我在電視機前坐了下來。瞧,螢幕中的那些樹多像北京的樹,多像我家樓前的那排樹。小時候我和樓裡的小夥伴們放學回來便把猴皮筋兒抻在兩樹之間,然後就像燕子一樣在皮筋兒上跳來躍去。逢豔陽天,我與媽媽常常在樹上拉一條繩,讓被褥在繩上睡覺。那樹葉就是這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的,充滿羞色;那枝條就是這樣在陽光下縱情伸展的,充滿生氣。

我知道自己是又懷鄉了。今天突然記起了幼時家裡的三隻箱子:一隻綠色的大鐵箱,一隻褐色的大木箱和一隻咖啡色的大皮箱。箱子順牆而摞,外面鋪上一塊白地繡花檯布,簡直就像個時髦傢俱。最上面壓了一塊玻璃板。玻璃板上面放著暖水瓶、茶杯和兩個造型典雅的陶瓷罐:一個高高圓圓的,另一個矮矮方方的。那個高高的陶瓷罐的蓋子上有一條明顯的縫,是用膠粘過的。這兩個陶瓷罐雖然算不上古董但也夠古的,是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