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一出,每次都是大事,每次也都是大禍。

聖人門下的徒孫,借聖人檄文發出佈告,雖顯得這道聖人檄文有些兒戲,但等他們推算得知,這道聖人檄文只尋知前事之人後,也是對聖人的神通驚歎莫名。

這檄文,是針對天庭討魔檄文而來;更是在玉帝臉上打了一耳光,還自帶三聲‘響兒’的那種。

楊戩書曰:

‘天庭討魔檄文所言,與我有偏袒之意,愧不敢當,故藉此檄文言說此事經過。

歲於五百,天將墨寒奉命擄我生母,卻趁機殺我父兄,欺我年幼、重傷我軀,險死還生,此不共戴天之仇。

今日闖蕩洪荒,不敢辱沒玉虛傳承,闖出少許聲名。天帝惜才,命太白金星於東海宣旨,闢我入天庭任職。我自覺修道時淺,尚未行孝長輩膝前,自不敢答應。

那墨寒卻怕我入天庭與他爭玉帝陛下之寵信,以變化之法化作太白金星之容貌再入龍宮,意圖誆騙。我雖識破,卻心覺此乃救我母親之機,則將計就計,欲探其虛實。

行至北俱蘆洲,此獠猙獰畢露,卻是志大才疏、心生傲慢,戩僥倖斬其仙軀,擄其元神寄託之寶……

……墨寒部將皆追殺於我,蓋以大陣、刮地百丈、翻山倒海,幸得那孤山之底有暗洞藏身,暫避災禍……’

檄文看到此處,剛過一半,但不少仙人已經有些讚歎。

天將墨寒乃是大羅金仙,竟被楊戩斬殺,楊戩才修道多少年?

五百年!

五百年前還是凡人之軀的楊戩,五百年後斬了自己的殺父仇人!

那仇人還是大羅金仙!

此事帶給修道者的震動,堪稱空前;只讓人覺得,數萬年苦修皆是虛妄,十萬年浮沉都是虛度,難免有點唏噓感慨,或是憤而暗罵。

繼續讀下去,從這檄文的表述,已不難想象到楊戩當時的處境是何等艱難。

一百多名天將追殺,又有兩名大羅壓陣,更是精擅征戰殺伐之大陣;

自身躲於暗洞之中,身受困乏之苦,說不定與墨寒相爭時,還受了重傷……

而當大部分修道者讀到那句‘前人遺澤,共工之血’,大多羨慕楊戩的逆天運道,心嘆楊戩果然身具大氣運。

當然,從一而終都在暗罵楊戩者,也是不在少數。

又讀到:

‘戩思禦敵之策,冒險一試,將上古大神通者共工之戾氣匯出,匯入墨寒元神之力,又取北俱蘆洲之戾氣,煉化七日,而成一吞噬元神之妖魔,藏於山中暗洞。’

在北俱蘆洲的這一道道身影,盡皆震撼莫名,抬頭看向了在天地間肆虐的妖魔……

這是,楊戩弄出來的?

“此子當真……”

滿臉絡腮鬍子、揹著一把大刀的壯漢,想對此評說一二,卻發現自己不知該說些什麼。

說楊戩心狠手辣?為殺敵竟然不惜做出這般妖魔,以致其為禍一方?

修道之人又有幾個善良之輩?洪荒廣為流傳的‘老好人紅雲之死’,那是人盡皆知的故事。

不少人平心而論,覺得自己在楊戩當時所處的境地,脫身已是不易,而楊戩還能算計敵手,心智之堅韌,遠超尋常修道之人。

雖然手段不算光彩。

似乎是怕人不信,檄文中,楊戩將當時的佈置盡數陳列。

先是暗中查探那一百多名天將藏身之所在,而後在黑山上下兩洞的斷層暗施佈置,又故意留下‘封魔之地’引敵上鉤。

再直接現身,故技重施,巧佈疑陣,以真亂假,令真假虛幻。

引開另一名大羅之後,快速折返而回,放出暗洞之魔,吞噬在洞內那群天將。

隨後,又在關鍵時刻突然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