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殿試(第2/3頁)
章節報錯
殿試雖美其名曰是皇上監考,但皇上日理萬機,哪裡能一整天呆在這裡做監考官?蕭圪看到大家都開始低頭寫字,就領著內侍和御衛離開了這裡。只留下禮部的官員。
趙如熙考試向來專注,坐下來後她的注意力就在考試上,並不關註上面皇上及其他大臣的動態。
她拿到試卷後,先上下掃了一眼。
殿試題目一共三題,一題關於朝政改革;一題有關賦稅問題,還有一題則是有關刑法。
趙如熙上輩子雖然不從政,但她從現代來,對於這古代的國家政策及制度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去了解,並且跟她那個世界的各個朝代的政策、以及現代國家政策做比較。
殿試試捲上的這三個問題,她都曾思考過,還跟蕭令衍討論過,對此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彭國安他們在出題給國子監的學生練習的時候,她也寫過相關文章,只是側重點稍微不同。
尤其是第一題,她有些話特別想對執政者說。
殿試的文章,如果蕭圪勤快些,會將這一百篇文章都看一遍;就算他不那麼勤快,前二、三十名的文章他也是要看的。畢竟殿試取中的進士都是天子門生;他也要透過這些人的文章,瞭解當下學子的思想和對某些朝政的看法。
殿試的名次往往跟會試差不多。會試的前十名,就是殿試的前十名。這前十名的文章皇上是一定會批閱的,畢竟點誰做狀元、榜眼、探花,他要看這人的文章寫得如何。
每一個朝代,建國初期跟隨皇帝打天下的功臣,皇帝都會分封爵位。天下是大家一起打下來的,後面一起享受榮華富貴也是應當。
可幾代之後,皇帝就會覺得這些貴族世家盤根錯雜,束縛了自己,十分礙事;而新貴因為沒有根基,生死都由皇帝掌控,所以好用太多了,皇帝往往就可以成為一言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桎梏。因此每一代皇帝都想把世家貴族踢開,啟用更多的新貴。
這個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果冬天的政變不可逆轉,仍然是三皇子蕭令恆做皇帝,那麼大晉就要開啟一段血流成河的暴力清洗世家貴族的過程。
趙如熙贊成改革,但她不贊成這樣的方式。
她覺得以蕭令衍的能力,既然在去年冬天就改變了他跟蕭令譜的命運;那麼今年冬天也沒問題。蕭圪看上去也不像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的樣子。只要冬天的慘事沒發生,他就會好好地活下去。
所以趙如熙希望自己的文章能遞到他面前,向他闡述自己的觀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