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才一落,禮部尚書虞昭出列,說:“新年將至,朝會新建,這些制度,不知王上對此有何法度?”

想了想,王弘毅笑的說著:“按燕制,是何法度?”

“王上,按燕制,每日必須上朝,並且寅末點名,至於休假,一月一日休沐,十二月三十殿上賜筵,三品以上可參與,之後初一到十五,都是年關,封印封衙,到十六恢復視事。”虞昭回答的說著。

“唔,孤一向認為,陰陽之道,有張有弛,燕制,為了勤政,寅末上朝實在過苛。”王弘毅淡淡的說著:“孤有意恢復上古之制,與卯末點名。”

大燕制,寅末(5點)就要點名,這導致著皇帝都要4點起床,而官員按照上朝規矩,除三品大員年高者,特賞坐轎,別人一律步行入宮,因此宮門步行到朝殿也需要時間,因此必須3點就起床。

“月明立傍御溝橋,半啟拱門未放朝。”

所述就是官員不得不提前到達的情景。

而這時,宮內絕無燈火,理由為消弭火患,百官“戊夜趨朝,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甚至發生過有人在雨夜趨朝時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死亡。

為了“夙興夜寐”的名聲,實是可笑。

這使眾臣深以為苦,聽見王弘毅這樣說,無不心中一鬆,頌聲:“千歲!”

“燕制平時無休假,也過苛,上古有五日一休沐(五日一假),有十日休沐,孤就奉行中庸之道,取十日休沐。”

“年假時,眾卿也有自己家事,要團聚,孤也不苛求,不必三十在殿上會宴,今天專門朝會,君臣索性一樂,就二十七殿上賜筵,三品以上可參與,之後初一到十五,都是年關,封印封衙,到十六恢復視事。”

“至於朝會,現在戰時,每日一朝,都辛苦些。”王弘毅含笑環視眾人一眼,臣子忙都躬身謝恩。

王彥就應著:“是,臣這就回去修整休沐法,以推行天下。”

說著,就退了下去。

這事算議完了,只見殿中氣運微不足道的波動片刻,就平息了。

這時,戶部尚書王彥出列,說著:“王上讓我們議過賑災的事,臣已經有了章程,向王上稟告。”

說到這裡,頓時殿下雲氣翻滾,波瀾重重,王弘毅見了,不動聲色,說著:“愛卿可在殿上述事,議一議,看看有什麼難處?”

“是,臣首先說的一條,就是糧食,雖然蜀地太平,又進行了開墾,但是去年搬運一百萬石,實已經是極限,再徵收的話,就會竭澤而漁了。”

王弘毅就看向兵部侍郎,問著:“這一百萬石,現在用在軍糧,還足夠不?”

按制,這是文官擔任,所以是原本的太守裴成炎擔任,這時踏班而出,說著:“軍糧粗細統配,又有著大豆,現有糧七十一萬石,現在供應兵力高達十四萬,只能維持十一個月。雖說到了夏收秋收,又有糧食,但是王上來年要用兵的話,這糧還真不能動。”

王弘毅又看向了王彥:“那假如應對青黃不接的時段,又需要多少糧食?”

“王上,新年後一月到三月,是青黃不接,又需要種子糧種植,蜀地還可自給,荊北臣統計過,由於連綿兵亂,各郡縣糧庫的存糧都幾乎空了,存糧總計只有五十萬石。”

“荊北現在初步統計,新按置的流民有三萬人,他們都是沒有存糧,有的甚至連冬耕都沒有來得及種,必須到明年春天春耕開墾,這就必須到秋天才有糧收。”

“平時每人每日半斤糧,忙時就必須有一斤半,綜合就算一斤吧,這到秋天就要六十萬石。”

“以上還是赤貧安置的流民,一些百姓也青黃不接,需要糧食度到五月,這一算,又要不下四十萬石。”

“王上進取荊南的話,至